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这世界,还会好吗?——评西南大学出版社《鸿沟:全球不平等及其解决方案》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这世界,还会好吗?——评西南大学出版社《鸿沟:全球不平等及其解决方案》
钟孝钢
2022-05-30 09:02:15  来源: 西南大学出版社 
 

鸿沟:全球不平等及其解决方案》(订购

杰森·希克尔

西南大学出版社

  瘟疫肆虐已两年,这世界,经历了什么?全球经济衰退、市场动荡、产业链中断、种族间的歧视显现,逆全球化乃至反全球化趋势加剧,突发疫情的黑天鹅事件已演变成全球性的危机,我们举步维艰。

  那些往日随意的说走就走,可能已画上了何止符;那些曾经以为的理所当然,也许已一去不复返。企业、家庭和个人的命运被裹挟在大时代的洪流中,显得如此的孱弱无力。这世界,还会好吗?

  我们幼稚地以为,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大家都不容易。然而,法国的“世界不平等实验室”发布的《2022年世界不平等报告》却显示,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收入最高的前10%与收入最低的后50%之间的收入差距几乎翻了一番,从20年前的8.5倍一路飙升至15倍,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影响世界亿万富豪们财富的增长。

  你可能会说,不对啊,沃尔特·沙伊德尔在《不平等社会》中说过,战争、瘟疫、暴力革命和国家崩溃这四骑士可以逆转不平等的进程,这全球的瘟疫都有两年了,咋不但没有逆转,反而是“全球不平等现象恶化了,财富分配变得极为不公平”,这世界,发生了什么?

  《鸿沟:全球不平等及其解决方案》为我们挖掘出全球不平等的底层逻辑,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全球不平等现象的提出和产生的原因;二是解决全球不平等现状的解决方案。其实,讨论不平等的书很多,而本书主要关注的是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以及全球化视角下的不平等。

  作者杰森·希克尔生于非洲的斯威士兰,现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人类学教授,他研究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以及人种志等。正是作者这种在穷国和富国两个截然不同世界的两栖生活,他在为两者之间悬殊的物质差别寻求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解决方案中,产生了自己独特的思考。

1

  “平等”和“不平等”一直是政治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话题,它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其次才是一个经济问题。经济学讨论是怎么样把蛋糕做大,但是政治学关心的则是如何分配蛋糕,即使把蛋糕做得再大,如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也是不行的。

  其实,无论是政治学还是经济学都是在围绕着“什么叫平等?”“平等是所有人对财富的平均占有吗?”“平等是所有人幸福指数达到相同程度吗?”“平等是竞争时的程序公平和机会均等吗?”“不平等的程度大小有没有办法测量?”这5个问题展开的。在这最近的200多年,世界上无数的学者殚精竭虑地忙活着著书立说为了解释这些问题,时至今日,实际上也没搞得很明白。

  说到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卢梭,因为他的成名作就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卢梭认为,人有自然的不平等和社会的不平等两种。然而,人在学会使用工具后,由于力气大而产生的欺负人就变得不划算,自然的不平等就变得不普遍。所以,人类的不平等起源是社会性的。在有了剩余,有了私有财产以后,人类就产生了不平等。然而,很多学者并不认可他的观点,他们认为不平等的起源并不是私有财产,而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导致了人们彼此之间的需要,而这个需要是不对等的,这才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然而,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希克尔在书中提到,“2000年,美国的人均收入大约是拉美国家人均收入的9倍,是中东和北非人均收入的21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均收入的52倍,是南亚人均收入的73倍。”穷国为什么穷?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愈演愈烈的财富鸿沟?为什么这种增长和衰退的模式持续了500年之久?斯坦福大学教授沃尔特·沙伊德尔在《不平等社会》指出,人类社会的不平等自古有之,人类社会只要平稳发展,财富上的分配就会越来越趋向于不平等。然而希克尔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的鸿沟不是自然存在的,也不是不可避免的。它是被制造出来的!”

2

  希克尔在书中把富国称为“北方国家”,把穷国称为“南方国家”,但是他没解释为什么,我估计是因为富国主要集中在北方,而穷国主要分布在南方。他指出,二战以后,欧洲帝国主义制度瓦解,由平等和独立的国家组成的新世界初具雏形,唯一的问题是,这些国家事实上并不平等:它们在实力和财富上都有巨大的差距。从全球来看,北方国家生活质量高,而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南方国家却深陷在贫困的泥潭中。为什么会这样?人们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于是,北方国家编织了一个有关“发展”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之所以全球不平等,是因为世界各国只是处在人类社会进步阶梯的不同阶段,穷国就像没有长大孩子,它们只是“还没发展起来”。北方国家是人类社会进步之旅的先锋,他们之所以富是因为它们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相比之下,南方国家只是落在后面的“发展不充分地区”,它们之所以穷,也只能怨自己。“发达国家如希望的灯塔般耸立,是贫穷国家的救世主。”“它们会伸出手去,慷慨地用它们的财富帮助南方的落后国家沿着自己的路走向成功”。

  这个富国援助穷国发展的故事对西方人而言是一个史诗般的故事,它以独有的仪式感吸引着无数的人参与其中。然而,希克尔说,这个美丽的故事只是西方各国政要欺骗自己和人民的借口,是一派胡言。其目的是为了掩盖它们曾经对殖民地毫无人性的掠夺,并且可以有助于它们改变自身的国际形象,优雅地放弃霸权,转身变成慷慨的救助者。

  世界上的穷国之所以穷,是因为一直被富裕国家无情地掠夺,被迫接受不平等条款以整合进全球经济体系。希克尔在《鸿沟:全球不平等及其解决方案》中从1492年的哥伦布探险一直讲到当今的全球经济秩序,深度追踪和挖掘了全球不平等的演变过程,其间引用了大量的前沿研究成果,揭示了世界的运作法则。“援助”和“发展”把财富剥削的深层模式掩盖了起来——这些深层模式包括:殖民掠夺、结构调整、强占资源、金融操控、债务枷锁、干涉内政、贸易操纵、避税逃税以及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的破坏。

3

  《鸿沟:全球不平等及其解决方案》的第四篇“鸿沟的弥合”是本书的重点,他借用奥斯卡·王尔德的观点认为,所谓的“慈善不仅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不再关注整个系统根部的腐朽,不再思考贫穷的根本原因,而且也使那些遭受苦难的人看不到贫穷的本质”。希克尔脑洞大开地提出了包括拒绝债务、全球民主、公平贸易、合理的工资、无条件基本收入、税收正义、土地安全、气候行动等干预措施,致力于使国际经济体系更公平、更合理、更民主。

  其中的“拒绝债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主要是多年积累的利息”,这一部分处于某个发展标准以下的穷国,如果已经还清债务本金和足以弥补债权人通胀损失的利息,就应该取消其余的债务负担。另一种情况是取消“独裁者债务”,即未经民主授权的国家元首所借的债务。因为,公民从一开始就没有同意,也从未使他们受益。确实,如果不取消那最贫穷的100个国家的债务,他们就永远处在还债的死循环中,而永远没有足够的钱来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

  更让人大开眼界的是希克尔以环保理念的“疯狂想象”,其实,在当今世界“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们更是不得不佩服他思想的前瞻性。富裕国家的过度生产与消费已使环境不堪重负,他提出的目标就是富裕国家应有计划地缩减物质经济,抛弃GDP指标,只以维持和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这样,穷国才能获得实现基本社会福利所需的生态空间。

  最后的话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希克尔在书中多次提到了中国的重要作用,更是充分肯定了中国在改善全球贫困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未来,改善全球的不平等,中国将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

  世界经济秩序曾经是以西方世界为中心的“中心到外围”的结构,而现在的世界经济秩序,产生了中国这样一个副中心,并且形成了一个新的“双循环结构”。中国向西方国家出口制成品,从西方国家进口技术、资金以及高端服务业,这个过程可以看作第一循环。中国向南方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口,这是第二个循环。这两个循环都通过中国联系起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贸循环中的枢纽。

  西方国家多年来通过慈善、贷款等方式对贫穷国家的“援助”并没有实现国家间的共同富裕,全球不平等现象反而更加恶化了,财富分配更加不公平。由于中国的经济崛起给世界格局带了新的想象空间,在双循环结构中,由于中国经济独特的拉动效应,可以使第二循环里面的国家获得一种独特的,根据自身条件发展起来的,有造血功能的发展机会。

  在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和平崛起,通过“双循环”、“一带一路”等拉动第三世界国家实现共同富裕后,这世界,会变好!

  共同期待!

来源:西南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