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责任与问责的有效聚合:学术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评陈亮教授《法理与学理——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研究》(西南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责任与问责的有效聚合:学术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评陈亮教授《法理与学理——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研究》(西南大学出版社)
余雅风
2022-07-13 08:50:12  来源: 西南大学出版社 
 

法理与学理——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研究》(订购

陈亮

西南大学出版社(原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治理学术不端行为一直是高等教育政策与法律领域关注的重要研究性议题,在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有效净化大学学术研究的风气,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这一毒瘤,还原大学探究真理、创造知识的本初状态,已成为新时代提升大学学术治理能力的重中之重。

  陈亮教授的新著《法理与学理——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研究》结合国家出台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从法理与学理双重分析视角出发,基于责任与问责的多元关系论,对大学学术场域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展开深入翔实的研究,为高校解决学术治理面临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全书逻辑严谨、结构清晰、论证深入,集中体现了陈亮教授近几年在学术治理领域的最新研究脉络。《法理与学理: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研究》的学术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及其治理的本质。已有研究在谈及学术不端行为治理时,更多集中于制度规约、技术控制以及道德约束。殊不知,学术不端行为远非一种学术行为上的越轨与失范,更是学术人对自身学术责任伦理的一种无意识缺失或有意识僭越。《法理与学理: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研究》突破了已有的研究束缚,从学术人的学术责任认知、学术责任意识、角色认同出发,通过合理设定学术不端行为责任、实施有效问责来解决大学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建立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模式,为学界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二是形成了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研究系统化、体系化的研究脉络。《法理与学理——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研究》研究系统化与体系化,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该书立足于教育学与法学的双重研究范式,运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制度分析以及国际比较等研究方法对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展开了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研究,对目前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实况、问责要素以及影响因素、如何有效问责等问题进行了论证。

  三是法理韵味浓厚,为大学法治提供了法理思考。《法理与学理——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研究》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将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问责做了区分,赋予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特殊的意义。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旨在解中心化的学术生活世界中达成学术共同体成员参与学术问责的共识,明确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责任聚合类型,为大学学术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法理思考。

  《法理与学理——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研究》是一部具有浓厚法理韵味与问题意识的创新之作,相关的系列学术成果已发表,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同时,我也期待陈亮教授在学术治理领域的研究取得新的突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博士生导师 余雅风


  本文原转载自《重庆高教研究》2022年第04期。

  相关内容:

  西南大学出版社《法理与学理——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研究》

来源:西南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