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北师大社《康德美学文集》:对哲人的最好纪念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北师大社《康德美学文集》:对哲人的最好纪念
田琳琳
2003-11-20 14:11:13  来源:  
 


 在西方美学史上,康德美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直到今天,许多美学家思想中都有康德的影子。也许这是康德研究风头一直强劲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认,中国学界对于康德的研究确实也下了一番功夫,但反思建国以来的研究,可以看出,集中于康德哲学层面的研究居多,而对其美学思想的探究则相对滞后。其中原因很多,特别是康德的哲学美学体系庞大,思辨艰深玄奥,而现有的译本也同样晦涩难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美学界对其思想的研究力度。因此,出版一部康德美学原著的较为通俗易懂的中译本,有现实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康德美学文集》可以说是推动康德研究的成功努力。

 《康德美学文集》是我国目前收录康德美学论著最全的一个新译本。它不仅包括了重译的《判断力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第一导论》,更令人振奋的是,康德的其他美学论著以及散见于其他著作中有关美学的论述也被译出并收入了此书,这是国内前所未有的。比如,《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是康德的第一部美学专著,写于1763年,当时康德批判哲学的基本思路还没有形成,所以,这部著作大都是对审美现象的感性描述,几乎没有形而上学的气味。但透过深入浅出的描述,我们仍然探寻到康德前批判期美学思考的蛛丝马迹。《〈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反思录》主要是对《观察》的一些补充、扩展及随想和再思考。其中有关人、人性、两性特征和关系方面的思考,涉及范围广泛,思维开阔,论述形式如天马行空,自由洒脱。《实用人类学》节选于原著中与审美有关的第一部第二卷。这是最早从人类学角度讨论审美问题的历史文献,其中既有对审美经验的直观描述,也有对先验原理的深入探讨,从这一部分可以发现由非批判的美学向批判的美学过渡的特征。“人类学”反思录的内容多是康德在讲述人类学的25年间写下的讲述大纲、备忘录、补充材料、思考片断等。之所以没有为“人类学”冠以书名号,是因为当时《实用人类学》一书尚未出版。这一部分囊括了康德18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关于美感的反思录。国外学者这样评价这部分内容:它“为此前几乎完全幽暗的领域投下了一束最明亮的光线。新材料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康德的美学观点如何形成的最重要的信息”。

 早年由宗白华、韦卓民先生翻译的著名中译本《判断力批判》(上下卷)对于我国康德美学研究功不可没。但由于时代限制,译本语言较为艰深,且有部分漏译、错译之处,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康德美学思想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书译者深感于此,在翻译时,力求既忠实地反映原著的思想,又能够深入浅出地将其表达出来。总的看来,该文集行文比较流畅,且译者还根据个人的理解在内容艰深处适当加入一些解释性注释,更方便了读者的理解与掌握。

 明年是康德逝世200周年纪念,这本新译本的出版不仅仅是我国康德研究的一大幸事,也是我国哲学界对康德的一种纪念。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年11月20日第7版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