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未完成的叙事——评《旧时燕:文学之都的传奇》南京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未完成的叙事——评《旧时燕:文学之都的传奇》南京大学出版社
撰文 金少帅
2022-11-01 10:20:21  来源: 南京大学出版社 
 

旧时燕:文学之都的传奇》(订购

程章灿

南京大学出版社

  传奇,最初写的是哀感顽艳的唐人小说故事,它大多由软弱的世家子弟、耽于情爱的痴情女子、游魂千里的梦境共同组成。除了有别于现实的离奇情节,它的文辞与想象,也开启一代之奇的华美、悱恻、瑰异。于是在历史与文学之中,在数百年之后,我们常常热爱命名与谈论传奇,其中大约所指,就是这份隐藏在故事褶皱之中、又被时间打磨的幽微不可抵达的气质与情思。

  列为“南京三书”之一的《旧时燕》,亦被作者程章灿命名为“文学之都的传奇”。这既是一位文史学者对于寓居三十八年之久的城市的感激与献礼,也是他对南京城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资本与传奇气质的迷恋与诉说,而于作者而言,他视此为“一种奉献”。或许他所寻求的,正是南京城安稳与飞扬的对照,平实生活与传奇历史的参差。这种反差,某种程度而言,也是作者对传奇精神的理解。

  他描写的城市空间是开阔的。《旧时燕》中,频繁出现的场景,多是历史语境、古典诗词中的“故地”。从收入其中的《旧时燕子》、《六代乌衣》等篇名即可窥探。程章灿开篇便明宗义,直写历史,“燕子是很古老的鸟。殷商以前,它就飞翔于历史的天空了”。从古至今,不变的是飞行的燕子、寻常的巷陌,变化的却是古与今、旧与新、历史与现在。可以想像的是,开阔的落点理所应当的停留在史书或者文学史上的“是真名士自风流”古城。《旧时燕》所择取的空间,多是山泉林木,云霞夕霏。这时,《旧时燕》的叙事空间已不只是传奇故事的发生场所,而更多的承载了作者的精神倾向,那种超越世俗精致生活的自然界的壮丽与优美,是叙述背景,也是心之所向。它们与琐碎的日常生活,与国家民族的宏大叙事都无关联。城市的美与开阔,被赋予了独立的诗意。

  城市传奇不仅是空间的论题,也是时间的论题。对程章灿而言,用“小历史”的笔法,于细节处事无巨细地还原历史长河中此地此景发生过的一切,是城市叙事的切口,也是展现谦和节制的叙述风格的过程。与此同时,他还保证了一种不徐不疾的节奏:既能把读者吸引进历史故事,又能够在严肃密集的史料的间隙,铺陈一小段幽默的评论。在《“莫愁”变脸》中,程章灿历数了真真假假的传说。他消弭了历史真实与虚构细节的对立,也不对热衷传播故事的“好事者”加以苛责批判,反而笔锋一转,用轻描谈写的语调,谈到“这样的考据恐怕不免有些多事,甚至有些煞风景”,更兼论莫愁故事的蓝本是东晋谢安别墅,传说之辞也应属“南京‘土产’”,寥寥闲笔,亦庄亦谐,清俊灵巧。

  《旧时燕》最好的贡献在于用历史的形式,用城市古迹的考证与探寻,来完成作者心中城市性情的潜意识表达。无论是《贵妃之死》中,发生在五世纪建康城内刘宋孝武帝与贵妃之间轰轰烈烈的爱情,还是《名士风流》里,小说家吴敬梓化身《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冷眼旁观真假名士、真雅俗雅,在对历史人物生活空间与生存场景的叙述中,跃然纸上的是某种精神力量与光辉。也因此,《旧时燕》似乎设置了一明一暗的双线主题:表面看来,程章灿着力描绘的是烟雨楼台、高阁临江、半山园的秋日、掘河埋金的帝王;往深里说,程章灿想要追寻的是从古至今绵延不绝的金陵之“气”,它在隐约之间不可名状。在书写“金陵王气”的过程中,他没有使用怀古文化散文中常见的悲凉、失落、虚无的腔调与态势,而是放松自在,用最细密的情感,去写历史的深处的角落与细节。“城市越古老,‘气’象越峥嵘”,古都南京的峥嵘之气,既是城市独特的文化生态,也是《旧时燕》想要寻求的精神内核。

  2019年10月31日,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这座千年名城,何以成为“文学之都”?城市固然有灵魂,但终究不是人类,不会自陈心事。她的文学气质,不仅有庙堂之上高处不胜寒的书写,而更应该有来自日常生活的、活泼泼的判断与叙事。程章灿所期望的,是“让城市来叙述文学与历史,代替常见的英雄主角;同时反过来,也让文学和日常生活故事来叙述一个城市,代替那些枯燥的数字统计”。在这个意义上,《旧时燕》的叙事主角,就在历史与现在的缝隙,在你与我之间。城市传奇的精魂,所托的或许正是复杂不可辨的峥嵘之“气”。其“气”壮大,不可断绝。与之类似的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的“道”,它的意义不在于完成,而是永远在路上。

  本文原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有修改。

来源:南京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