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政法大学新兴交叉学科研究生精品教材” (订购)
丛书总主编:马怀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推荐“中国政法大学新兴交叉学科研究生精品教材”,目前已出版3种图书,分别是:《数字贸易法通论》《娱乐法导论》《体育法导论》。
套系总序
2017年5月3日,在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5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既要着眼长远、打好基础、建好制度,又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充分利用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强法治及其相关领域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对复杂现实进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总结,提炼规律性认识,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撑。法学学科体系建设对于法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我们有我们的历史文化,有我们的体制机制,有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有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在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上要有底气、有自信。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努力以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对世界上的优秀法治文明成果,要积极吸收借鉴,也要加以甄别,有选择地吸收和转化,不能囫囵吞枣、照搬照抄。
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复杂的法治实践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法学学科体系存在学科结构不尽合理、社会急需的新兴学科供给不足、交叉融合不够、学科知识容量亟待拓展等深层次问题,需要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法学学科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那样:“我国高校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新兴学科开设不足,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不够。”近年来出现的教育法、网络法、卫生法、体育法、能源法、娱乐法、法律与经济等新兴法律领域和交叉学科,已经开始挑战固有的法学学科秩序,带来法学学科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健全法学学科体系,重点在于创新法学学科体系,必须大力扶植法学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学科体系建设同教材体系建设密不可分。要培养出优秀的法治人才,教材体系建设是重要基础性工作。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可以利用其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开展法学新兴交叉学科教材的编写工作,促进法学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
编写法学新兴交叉学科教材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大力发展法学新兴交叉学科的需要。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进入快车道,对法学学科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特别是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刻不容缓。2020 年9 月,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推进法学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加强法学新兴交叉学科教材建设,是我校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快法学学科体系和法学课程教材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具体措施。
编写法学新兴交叉学科教材是推动法学教育事业,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急需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法学领域,急需既懂法律,又懂专业技术和其他社科知识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特别是熟悉监察法、党内法规、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数字货币、基因编辑、5G 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奇缺,研究也不深入。为此,急需建立一批法学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开设更多新兴交叉学科课程,努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法治人才。中国政法大学在回应新技术革新对法治的挑战,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方面一直在积极探索、努力耕耘。近年来,我校相继设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包括数据法治研究院、资本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党内法规研究所等),开设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课程。为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推动法治人才培养取得实效,必须推进法学新兴交叉学科教材建设。
编写法学新兴交叉学科教材是引领世界法学学科发展潮流,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的需要。近年来,许多国家法学新兴交叉学科发展迅速。例如,美国推动法经济学、法社会学、法政治学、法心理学、法人类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中国要引领法学学科发展,必须打破法学内部的学科壁垒,扩充法学学科的知识容量,推进法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我们要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既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法学学科体系。
推出这套法学新兴交叉学科精品教材,希望可以积极推动我国法学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做法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的探路者。我们深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希望这套精品教材的推出能够成为一个良好开端,为推进我国法学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尽绵薄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符合时代要求、引领世界法学学科发展的我国法学新兴交叉学科。
是为序。
马怀德
2021年9月9日
2022年新书

《数字贸易法通论》(订购)
戴龙 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2年10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中国政法大学新兴交叉学科研究生精品教材之一。本书分十二章,主要内容有:数字贸易法概述、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博弈、网络空间管辖权问题探索、网络安全及相关制度、数据安全法及相关制度、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制度、人工智能及其法律问题、数字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数字金融法专题研究、数字贸易税收法律制度、数字贸易纠纷解决等。本书聚焦于当前国际国内高度重视的数字贸易问题,主要探讨数字贸易背景下和数据治理有关的法律问题。
主编简介
戴龙 男,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兼任海南国际仲裁院和合肥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商业法研究会和经济法研究会理事,被聘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零售和直播电商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反垄断专家库专家、北京市公平竞争审查专家库专家、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反垄断和公平竞争审查专家等全国多个省市反垄断与公平竞争审查专家。多次参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立法和研讨活动,主持二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研项目,用中、日、英文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竞争法、数字贸易法和平台治理等相关领域研究,深度参与各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政府委托、企业合作与社会实践活动。著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制研究》《日本反垄断法研究》《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反垄断法诉讼典型案例分析与解读》《反垄断法行政执法典型案件分析与解读》等作品。

《娱乐法导论》(订购)
刘承韪 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1年11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从娱乐法概念、内容与体系的一般理论和电影、电视、音乐、游戏、网络视听等各个领域产业法的具体规范两方面展开论述。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概论、第二章电影产业法、第三章电视产业法、第四章音乐产业法、第五章游戏产业法、第六章网络视听产业法。本书的体例和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体例上坚持总体与局部相协调的原则,既考虑娱乐行业的一般性,又关照不同行业的特殊性;内容上坚持娱乐法的传统行业,把娱乐法所包含的电影、电视、音乐、游戏,进一步拓展到与娱乐产业联系紧密的网络视听产业,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主编简介
刘承韪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法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文娱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比较法学、娱乐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2002-2005),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Randle Edwards Fellow(2006-2007)、高级访问学者(2014-2015)。在《法学研究》等法学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十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出版《电影产业促进法释义》《娱乐法律法规汇编(上下册)》《英美契约法的变迁与发展》《对价原则研究》《产权与政治》《比较法的新发展》等著作多部。参与民法典合同编(及司法解释)、《电影产业促进法》等国家立法工作,为中国法学会民法典合同编起草小组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荣获钱端升奖和霍英东奖。兼任《私法》杂志编委;《中国娱乐法评论》执行主编;北京市影视娱乐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美国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电影智库法律专家;中国电视剧产业协会法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仲裁委/北京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

《体育法导论》(订购)
马宏俊 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1年11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教材立足于学科特点,从体育法具体案例入手,引发读者对各章具体内容的思考,注重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法学与体育的对比和结合。分别介绍了体育法概论、沿革,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权利与义务,体育俱乐部的权利与义务,其他体育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体育合同,体育侵权,体育知识产权,体育反垄断,政府兴办的体育事业,体育产业与经营管理法规,体育纠纷解决,反兴奋剂,国际体育法。本教材在客观介绍现行体育法律制度的同时,也力求通过对相关体育法理论的阐发而体现教材内容一定的前瞻性。
主编简介
马宏俊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法治研究基地主任、公证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体育总局政策咨询专家、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体育法学、公证与律师制度及实务、法律文书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国弗朗士-孔泰大学、瑞士联邦比较法研究所访问学者,多次赴美国、法国、希腊等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持国社科重大课题1项,其他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
即将出版
《网络法导论》 王立梅 主编
《监察法导论》 卫跃宁 主编
《卫生法导论》 解志勇 主编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