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推出《“一懂两爱”乡村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基于广东省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实践经验》 - 乡村振兴主题图书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乡村振兴主题图书专栏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推出《“一懂两爱”乡村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基于广东省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实践经验》
2023-02-08 09:17:54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一懂两爱”乡村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基于广东省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实践经验》(订购

张树旺 编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2年12月出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央顶层设计所提出的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三治结合的治理体系,都需要由一支在乡村的工作者队伍来完成。党对这个队伍的要求可以浓缩成两个字:“懂”“爱”。“懂”是专业要求,要求“三农”工作者真正掌握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规律,面对纷繁复杂的发展问题能站稳发展立场,坚定发展方向,咬定发展目标;“爱”是情感要求,要求“三农”工作者在工作中能从情感上视农村农民如己之家园家人,以浓烈的桑梓情感赢得农民的支持,带领农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农村农民的治理和服务群体,属于传统的乡村治理工作者队伍,在专业上属于公共管理。本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在乡村承担,包括自愿承担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责任的乡村工作者,具体有基层政府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及班子成员、村民自治框架下的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以及乡村场域内自愿参与公共事务的活跃分子如村民理事会(议事会)成员、乡村无职党员。

  从乡村工作者承担的职能上看,他们发挥着衔接党政与社会、促进公共服务(物品)产出和模范执行党纪国法及各类制度的作用,是现代乡村中和谐稳定发展的维护者、公共服务的组织者、法规制度执行的带头人,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与生活富裕的“领头雁”,是乡风文明的推动者、有效“三治结合”的塑造者。

  相比城市社区工作者,他们不仅治理着村民的生活空间,还治理着复杂的农业生产空间(农、工、商、旅),不仅承担着治理、服务村民生活的责任,还发挥着组织与服务农村生产的功能。因而乡村工作者所在的组织具有自治组织、公共服务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三合一的特性,是我国现代化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组织。

  复杂的组织环境和组织任务,衔接上下、产出服务与模范带头的工作定位,对乡村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名合格的乡村工作者除了要有浓烈的家园情怀外,还需要具备乡村治理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人际关系处理技能,较好的“三农”政策素养,更需要熟悉政府运作,熟谙基层组织管理与建设,以及熟知乡村熟人社会的运作规则。把这些能力、技能和价值观统合起来后的乡村工作者,才可以称为既“懂”又“爱”的乡村工作者。

  对于“治理有效”,2014年中央在一号文件中基本确定了乡村治理有效性问题的探索思路。2016年突出了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有效性问题的探索,2017年将“探索”一词改为“完善”,意味着乡村治理有效性问题的持续攻坚进入了总结及顶层设计阶段。党的十九大提出“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命题后,从战略层面将2005年以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中“管理民主”升级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治理有效”战略要求就水到渠成了。可见“治理有效”战略要求的提出,并不是我国乡村治理改革单一领域的孤立事件,也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组织构型方面探索的结果,而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顶层设计命题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升级的形式在乡村治理领域系统贯彻落实的结果,体现出宏大的改革视野与系统的改革思维。

  本书所有的案例均基于“治理有效”的筛选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现乡村的公共治理。

  在确定了“懂”“爱”和乡村工作者的内涵后,本书在广东省内按“治理有效”原则寻找到符合“懂”“爱”标准的驻村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村内无职党员的典型案例,以田野调查的方式收集这些典型案例的全部资料,达到资料饱和后,采用案例研究法、扎根理论研究法对其进行质性分析,展现其以“懂”“爱”的方式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内在机理机制。

  图书简介

  本书在作者数年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一组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通过完善乡村组织结构实现“治理有效”,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建构了“一懂两爱”乡村工作者队伍的典型案例创新经验;重点从“一懂两爱”乡村工作者建设的角度,观察并阐述了“一懂两爱”乡村工作者队伍与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程度高、战略实施成果持久深入、三农整体受益面广、战略实施投入成本低的广东乡村振兴模式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张树旺  1976年生,河北沧州人。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公派美国访问学者。曾任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兼行政管理系主任;系民政部政研中心政策咨询专家、广东省民政智库专家组成员、广州市城管委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乡村治理、领导科学、公共组织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决策咨询报告获正国级领导肯定性批示1次、正省级1次;主持国家社科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奖4项。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内容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联合百家图书大学出版社推出“乡村振兴主题图书专栏” (2021.11.05 12:03:53)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