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光聚变——人类能源自由之路》(订购)
李志民 张惠鸽 等 编著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地球就是个大号的太阳能电池,充电四十亿年,就为我们这几百年的挥霍。
对此,人类应该怎么办?
人类有没有办法实现能源自由?
聚变能是人类的终极能源吗?
它离我们还有多远?
瓶颈在哪里?
激光聚变的原理是什么?
神秘的激光聚变如何在高能量密度物理、天体物理、激光核物理领域叱咤风云的?
细若发丝、薄如蝉翼的靶丸是如何在针尖上舞出了“制造极限”?
在这些极限下,制靶巧手是如何在 “冻、冲、添、装、量”之间闪转腾挪的?
这些我们极其关注的问题,在哪里能得到生动清晰的答案呢?
小伙伴们敬请看过来!
从JT60、JET、EAST、ITER等磁约束聚变领域到Omega、LMJ、NIF、Iskra系列等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领域,从取得重大进展、世界纪录、新纪录、首次到接近人造太阳梦想的系列铺天盖地报道中,我们听了太多“别人”的故事。殊不知,中国的激光聚变事业一样精彩纷呈,这本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普图书《激光聚变——人类能源自由之路》,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帮你揭开激光聚变的神秘面纱,一睹它精彩绝伦的风采。
作者介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本书作者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长期从事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资深专家,该中心是从事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驱动器、理论、实验、诊断、制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专业化激光聚变科研院所。
李志民
李志民,资深研究员,先后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所长助理、科技信息中心主任和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副巡视员,长期从事国防科技情报与咨询研究、核军备控制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激光聚变领域的科技情报和战略咨询研究,负责完成多个激光聚变领域的战略研究课题;获国防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情报研究奖等省部级奖十数项和“总装备部技术基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项。
张惠鸽
张惠鸽,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激光惯性约束聚变情报研究和咨询研究工作;近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发表论文20余篇。
22年来国内激光聚变领域的第二本科普读物
《激光聚变——人类能源自由之路》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从科普角度出发,撰写的一本全面系统介绍激光聚变研究的图书,也是继王淦昌院士第一本科普书《人造小太阳——受控惯性约束聚变》之后,22年来国内激光聚变领域的第二本科普读物。
本书从人类渴望实现能源自由、改善生态环境的美好愿望出发,首次揭开了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的“神秘面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生动地展示了激光聚变的原理,激光聚变五大支柱——物理、实验、诊断、制靶、驱动器——的发展历程以及聚变点火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读者对激光聚变的浓厚兴趣。本书还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数十年来一代代科学家在激光聚变领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攻坚克难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艰辛历程。通过弘扬老一辈科学家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旨在激发广大青年敢为人先、追求真理的科学热情,激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激光惯性约束聚变事业研究,为我国激光聚变研究和高能密度基础物理研究培养和储备人才。
全书抛开繁琐复杂的物理公式和推算,以尽可能简单和直观的语言,形象贴切的比喻来解释激光聚变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通俗性、趣味性兼具。
该书还入选了四川省2021—2022年度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激光聚变领域国际大奖——爱德华·泰勒奖获得者贺贤土院士对该书的写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亲笔撰写了序言。贺院士对本书的内容做出了高度评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这个国内专业从事聚变研究工作的研究所组织研究人员撰写了这本科普书,描述了激光聚变令人振奋的科学技术、令人着迷的研究历史以及人类寻求利用星球能源的关键,令人欣喜。
贺院士还通过本书对有志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通过阅读此书,有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加入这一追逐终级能源的研究行列,做新时代的“夸父”。
编辑手记
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我作为编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进行了多次交流沟通。从封面细节处理、版式设计风格调整再到每一章内容一遍遍通读修改,李志民、张惠鸽等研究员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在与他们多次的交谈中,我深深地为他们严谨、科学、细致的态度所折服,为他们致力于我国激光聚变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攻坚克难的精神而佩服;也为他们心系国家激光聚变青年人才培养的坚持而感动。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本书经过出版社的三审三校,李志民、张惠鸽等老师的多次通读后,作者团队又找来激光聚变领域的五位专家,仔细通读,字斟句酌,确保书中的内容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兼具。张惠鸽老师说:编写《激光聚变——人类能源自由之路》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激光聚变,更多的人投身到激光聚变的研究中,所以内容上不能有半点差错。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本书正式出版后,我第一时间将图书送到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的专家们手里,他们很欣喜地表示:这是22年来我国激光聚变领域的第二本科普读物,希望通过本书,能让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我们国家激光聚变的研究行列,使人类早日实现能源自由。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