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从县乡两个一把手说起:县乡党政关系实践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县乡中国》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从县乡两个一把手说起:县乡党政关系实践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县乡中国》
杨华
2023-05-25 15:33:41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订购

作者:杨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党政关系有制度上的关系,也有实践中的关系。制度规定是前提,实践中因嵌入不同的制度环境、政治生态、权力结构而表现出多种形态。制度上,县级党政关系与乡镇党政关系是一致的。但实践中,二者有较大差异。

  一、乡镇没有两个一把手

  某乡镇党政办申主任跟我讲了他们乡镇书记与镇长的一个故事。镇长喜欢打篮球,有一次跟邻镇干部约好到邻镇去打友好赛。镇长觉得这不是公对公的事情,就没有想到要跟书记沟通一下。申主任提醒了他,但他觉得没必要。书记知道此事后,在例会上严肃批评了镇长没有组织纪律的行为,并说镇上“只有一个一把手,没有两个一把手”。这句话让镇长十分尴尬,也凸显了乡镇党政关系的实质。

  在乡镇不存在书记是党委一把手、镇长是政府一把手的说法。在书记眼中,整个镇上的事情无论是干部人事,还是经济财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镇长跟其他干部一样,在书记那里就是普通干部,也要听书记的话。乡镇决定都由书记做出,镇长不能做决定。我在江西一个乡镇访谈党委书记时,镇长三番两次跑过来汇报,说一个村的小组长想在扶贫项目中搞个名额,问书记怎么办。书记挥手说了几次“这种事情你说了算”。这才算是书记授权给了镇长,否则镇长就不能自己做决定。

  在其他干部眼中,镇长是主持政府的一把手,地位和权力与其他干部有质的区别。镇长是正科级干部,进入了县域权力的核心圈,官阶、地位都比其他干部高。但是,如果镇长自己也真把自己当个“角儿”了,事事做主,不跟书记沟通汇报,就会引起书记反感。书记会认为镇长没有摆好自己的角色,不仅越权,还有争权的味道。书记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摆正自己位置的镇长:领会书记的意思和坚定执行决定,有事多沟通、多汇报,没事不找事。

  镇长把自己当“镇长”,就使得一个乡镇有两个权力核心,这个乡镇就可能陷入权力斗争的泥潭,什么事都做不成。

  镇长的正确角色是党领导下的政府的办事员,不是政府的一把手。尽管书记和镇长的级别都是正科级,但权力和地位相差很大。

  二、乡镇部门不健全不独立

  乡镇是一个纯粹的执行部门。政策执行部门与制定部门具有完全不同的权力属性。制定部门可以有多重权力中枢,政策的制定过程就是利益博弈的过程。这样,制定政策虽然耗时较长,但是更符合多元利益的实际,使其在执行过程中较少受到阻碍。政策执行部门则必须政令畅通,快速地将政策执行下去。这个过程中如果还有博弈等,就会影响政策执行。政策执行部门的权力应该是集中化、一元化的。越到基层,政策的执行性越强,制定性越弱,权力的集中化程度就越强。

  在具体工作上,乡镇党委书记和班子其他成员虽然有名义上的分工,但在面对驻村工作、中心工作时,乡镇干部都是一起干,专业性不那么强,分工也不那么明确。在乡镇治理事务中,分不开哪是党务、哪是政府工作、哪是群团工作、哪是企事工作,许多工作都是一笼统、一麻袋,搅合在一起,需要党委负责统筹协调。乡镇工作的总体性和统合性,决定了权力行使也要具有总体性和统合性。

  这样,乡镇权力也就必然集中在党委书记手中。乡镇是一个整体,无论是政府的事情还是党委的事情,都得让书记知道,要通过书记,这叫规矩。作为镇长,在其中就难以找到自己具体的事务,只有书记分配给他的事才是他要做的事。书记的秉性、好恶、擅长的事情不同,分配给镇长的事情就不同。

  比如,A省某镇的书记擅长做具体实务,不习惯在办公室发号施令,他就把镇上党务、纪律及日常事务都交给镇长去管,自己去村里搞征地拆迁、搞小城镇建设、做群众工作或向上跑项目。另一个镇的书记则主要在办公室待着,把任务分配给镇长去执行,自己不插手具体事务。B省某镇的书记则把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的事务交给镇长去搞,自己统揽全局。C省某镇的书记则在年初就让各个干部自己制订一年的工作任务,并叮嘱除非重大的、实在需要书记协调的事,一般不要打搅他,他要做的就是年终按计划考核镇干部、协调重大事务。

  党委书记不仅掌握了乡镇的人事权,还掌握了乡镇的财权和事权。一般来说,财权是掌握在政府一把手的手中。但是,在乡镇,签字权力在书记手中。乡镇长不直接掌握任何权力。

  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是乡镇的科层化程度不高。所谓“科层化”,就是政府机构(部门)设置是否完整、权力行使是否独立。如果部门设置完整,本级部门又能独立行使职能权力,那么说明科层化程度较高,反之则低。科层化是现代国家构建的重要途径和体现。但是,在乡镇一级的政府部门,一方面,部门是不完整的,即并不是所有的部门在乡镇都有设置;另一方面,这些不完整的部门,大多也是县级部门的派出机构,它们没有独立的行政职能,其人事权、财权和行政权力都掌握在上级部门手中,与乡镇没有隶属关系,乡镇长没有权力调动它们。

  垂直站所与乡镇的关系在制度上较为清晰,但在实践中却较为复杂。这些站所虽是上面的派出机构,但是它们又设在乡镇,许多工作需要乡镇层面的配合;它们的人财物权属于上级直属部门,但是权力行使又在乡镇范围内,乡镇有很多工作需要它们配合。所以,乡镇不能直接给垂直站所下命令、分配事务,即便分配了,站所人员也可以敷衍,不完成、完成得不好,乡镇也拿它们没办法。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垂直站所跟乡镇的关系不是隶属关系,而是相互配合的关系。在乡镇,能够协调站所关系的人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权威性。站所会考虑到权威关系而配合乡镇工作。二是长期交往中的私人或工作关系。乡镇的相关分管领导与相关站所交集多,关系较好。前一个条件中的权威是乡镇党委书记,他们在县域政治中具有一定权威,跟县级领导、部门领导有一定的关系,下面站所会给他们面子;同时,虽然乡镇不掌握站所的官帽子和钱袋子,但是乡镇有对站所一把手的人事建议权和考核参考权,如果乡镇党委书记坚决不愿意某个人任自己所在乡镇站所的一把手,或者向上面反映他们的问题,上面都会考虑党委书记的意见。乡镇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会把一些重要的站所一把手选为党委委员,或者给予站所一定的办公经费、年终福利等。鉴于此,站所对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动员会积极响应,由此也增强了乡镇党委书记的权力。在这方面,乡镇长要逊色。站所需要乡镇配合工作时,就要动员乡镇的力量,而对乡镇的资源动员能力最强的就是党委书记,所以站所要积极搞好与党委书记的关系,自然也会配合党委书记的工作。

  就分管工作而言,主要是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分管较为重要的部门,比如派出所、财政所等,他们与站所一把手的关系就会较近。在乡镇一级,班子成员虽然有排序排位,但是不存在直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就是排位靠前的副书记也不能直接命令其他班子成员干活。为了动员其他班子成员协助其工作,副书记就得帮他们干活。比如在某班子成员的工作需要派出所出面,而他又没办法动员派出所时,副书记就可以利用与派出所的关系,请派出所配合该班子成员工作,等下次副书记需要该班子成员干活时,对方也会积极配合。乡镇长不分管具体工作,他跟主要站所长的关系还不如党委副书记。当然,党委书记对站所的动员能力最强,各班子成员要完成自己的分管工作,有时候也需要借助党委书记对站所的权威动员。而乡镇的内设科室,其人事权在乡镇党委书记手中,直接听命于党委书记。

  归结起来,乡镇事务具有整体性,专业性不足,科层部门设置不完整、职能不强,以致权力运行更多的是权威性、协调性、配置性而不是法定性,这为具有总体性特征的党委书记的权力运行提供了基础。乡镇长在这种格局中权力空间较少。

  本文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内容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县乡中国》发行破10万册,这本基于田野调查的学术书因何“出圈”? (2023.05.04 15:21:35)
  • “把中国大地摊给你看,把一个个基层干部的心态分析给你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县乡中国》 (2023.04.27 13:49:55)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乡村振兴主题图书《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 (2023.02.14 19:06:22)
  • “县官不如现管”新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序言 (2022.05.25 8:48:35)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磅推荐《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 (2022.05.17 8:42:26)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