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彩的艺术》(订购)
李瑞 张可乐 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音乐舞蹈和色彩能彼此借喻,音乐旋律组合的美、节奏的美、韵味的美,让人联想到色彩的鲜亮、明快、抒情、委婉、优柔等感觉。在没有运动的画面中,通过物体的形状、色彩等不同形状的节奏组合在空间占有位置,这些元素出现了重复连续或渐变转换的关系,进行各种搭配、组合,产生各种各样的色彩图形,并通过视线的诱导产生出各种形式的优美的旋律感,给画面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如图1所示。

图1 野花/张雪茵
色彩强调的节奏韵律,是指用色彩表现—种视觉动感和精神情感,色彩本身便是足以表达情感的语言和因素,如同音乐的音阶直接诉诸心灵一样。
在色彩的组织中,运用韵律能创造出有吸引力的视觉运动。韵律可以通过改变色彩图形色调、纯度等色彩性质有规律地创造出富有节奏的画面。通过色彩渐进变化获得一种有规律的韵律,这种色彩纯度或色相的变化构造出动感循序渐进的律动效果,视觉会逐渐从深色调移动到浅色调,再移向色彩更浅的层次,或从鲜艳的纯色移动到低纯度的浊色图形上。
色彩图形的画面必须有一个引人注意的中心,即比其他区域更吸引人注意的焦点,从这一焦点伸展出的其他部分可以帮助确立画面的主导。不管这一作品是如何设计的,它最终必须是有秩序的、合理统一的。
图2中,雨雾山林构成了画面的绿色调,朦胧中远山与近景的树林融为一体,赋予这片雨林浪漫的诗意。图3中,火红的土地充满了狂放的性格,并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面积,让人有一种期待和探索的渴望。

图2 夏季的雨林/李瑞

图3 火炉山印象/李瑞
1. 夸张变形与主体
夸张变形是对实物主体画面的一种艺术处理手段。夸张法是进行大胆加强、突出形象特征的艺术表达方法。经过夸张,将对象的形态、特点、性格、动态、色彩等加以夸大地表现,使之更加体现出装饰美的意境。运用省略法对主体进行必要的提炼和概括,使形象特征更典型,是简洁明了的艺术处理方法之一。
在创作时,首先要抓住对事物的第一印象,一切细节的东西可以忽略,让实物简化和形象化。“简化”的意思是在作品中选取一个图形作为画面的主体,再选取一些其他图形作为陪衬;也可以在省略法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装饰性内容,但要选择美的特征,恰到好处地进行夸张变化。
对杂乱无章的物象之形、物象之色进行次序化、条理化的归纳处理,在不违反主次关系的前提下,对物象复杂细微的明暗和色彩通过概括、提炼、归类的处理,并结合艺术形式语言的特点加以表现,其形象可以更加突出、画面主题可以更加鲜明。
如图4、图5所示,在一组梅花的设计中,利用化繁为简的省略方法,对花朵和叶脉加以取舍、概括、添加、变形,提炼出最美、最有特色的要素及最有代表性的特征,使之更典型、更有特色。

图4 花卉的自然形态;图5 花卉的夸张变形/刘璐
为了更好地达到画面艺术效果,对所要描绘的对象,要在画面中进行刻意的整理、概括,使画面物象组合更有序、更合理、更具艺术性,以培养更强的艺术概括能力、对画面诸因素的驾驭能力。
结合画面追求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夸张能强化主体,突出形、色特征,增强画面的形式风格,提高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夸张包括变色、变形、添加、减少等常用技巧。
在图6中,将客观物象提取,经头脑的想象和加工,以抽象的形态和互补色对比组成整个画面,呈现一种生动的肌理变化。这种审美意识依然以大自然客观景色为出发点,加以作者的主观想象而完成。

图6 ALGAE/王雁
图7运用简洁、概括的适度夸张方法,将具象的荷花进行抽象化和概念化处理,使得到的主观化图形更加清晰明了,更加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内涵。

图7 夸张变形设计/孙雪佼
2. 由位置确定主次
透视学认为,眼睛往什么地方看,什么地方就是视点,视点决定着视平线的高低,决定着画面的构图。按照美学原理,通常主体事物不能放在画面的正中心,因为这样至少有两边的距离是一样的,画面就会显得比较呆板。所以确定最佳主体位置,再通过其他元素的调整搭配,才能够保持画面的美感,并且产生一种新鲜的构图效果。
从色彩构图的上下关系看,红色位于上部会显得压抑沉闷,位于下部则显得更稳重、紧固;黄色在上部则飘,在下部则浮;蓝色在上部显得轻,在下部显得重。从左右关系看,一个突出的色彩图形放在画面左边有紧凑感,放在右边有分离感,因为一般人习惯从左看到右、从上看到下。
这样,视觉常常会要求在画面的右边或下边形成有分量的停顿感,给心理带来完整、平衡的感觉。如果将画面主体有意安排在左边,则会带来一种发展、延续的效果。
一般的主体在画面构图中的位置,从正常的平视角度讲,以视点为中心左右大于上下的椭圆形范围称为人眼睛的有效范围。在有效范围的中心偏右上位置,可看作视域中最活跃的位置,即视中心。这个位置对视觉来讲最稳定、最有生气,是色彩对比最强有力的地带。
如图8所示,画面中的两个人物,右侧白衣人物处在黄金视觉中心位置,会第一时间被关注,这就是最佳主体位置。

图8 构图中的主次模式/林晓盛
3. 由形状确定主次
在画面构图中,将其中主体色彩图形设计得比其他图形更大、更有特点,或重复设计,给予明暗反差,或呈现最明亮的色彩,或者这几种方法组合起来使用,画面就会主次分明。
如图9中,主体的花草和花架图形与环境中的图形有着明显的差别,整体与直线位置的色彩图形衬托出花草图形的特性,使之更明显,决定了画面的主体内容。

图9 以形状确定主次/王雅群
图10中,多个雷同的图形与中间小鸟的色彩、图形形成反差,凸显了主体内容。

图10 以色彩确定主次/路艳君
在图11中,占主导的是画面中央直立着的木偶,与其他两个木偶形成了对比反差,明确了主体位置。

图11 戴面具的木偶/林晓盛
画面中可以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图形,但应只有一种图形占主导。在两种类型的线条如弧线和直线,或在三种方向,即垂直、水平和倾斜中,只能以一种线形或方向占主导。在色调选择上只能有一种色调,或冷色调或暖色调占主导。在画面的明暗上,有浅色、深色和中间色,一般而言应选中间色调占主导。在三种质地——硬的、软的和粗糙的质感中,也只能有一种占主导。
4. 画面深度层次设计
层次空间的概念在色彩构图艺术设计中有着特殊的理解,线、面、肌理、虚实、黑、白、灰以及前后的叠加、大小变化等均是构成视觉空间的要素。利用形与色的排列转折、大小、弯曲,借助形的秩序节奏,有意识地造成凹凸、深远的空间纵深,甚至可以利用人的视错觉形成视觉的矛盾空间、假象空间。
层次变化虽然是设计上的一个原则,却被更多地作为一种技巧来使用,可以很容易地把一块平淡无奇的区域变得生动有趣。
层次主要适用于色彩及明暗的图形处理,在色相上可以是从暖色到冷色的变化,也可以是从冷色到暖色的渐变。层次也不仅局限于大面积的空间及前景,如建筑物的侧面和树干在现实中都是顶部较暗,往下渐趋明亮温暖,这是阳光被地面反射的原因。自然界中这样的变化是微妙的、不易察觉的,但在作品中如能稍加夸张,便可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如图12中,从顶部自上而下颜色的冷暖变化属于层次运用,凸显了画面的层次由远到近的多层空间关系。

图12 气韵/王子雯
若以中景为表现体,那么画面前景一定要简洁,太复杂或太突出都会喧宾夺主,因为前景应该仅仅是通往主体的一个前奏曲。
在图13中,画面以梦境中的暖红为主调,夸张化的美丽花卉占据大部分画面,园丁则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花丛中自由飞翔。看似熟悉又陌生的花卉,给观者带来视觉的美感,整幅画面就像一首美丽的田园诗。

图13 飞舞的女园丁(一)/(奥)沃福刚·胡特
图14中,美丽的人体成为画面中的一道风景,拟人化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梦境般的想象是艺术家对自然和人类的无比依恋的真实写照。

图14 飞舞的女园丁(二)/(奥)沃福刚·胡特
本文内容选自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色彩的艺术》。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