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摹仿叙事学:用动作表达的叙事问题》(订购)
袁国兴 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戏剧作为人类的特殊行为,能够像镜子一样反映和表现人类自身。
当下学术理论界热衷于探讨的叙事学问题,基本都属于言语叙事探讨的范畴,不能完全解释摹仿叙事的问题。在这一理论背景下,《摹仿叙事学:用动作表达的叙事问题》对表意摹仿行动的符号性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仿体、仿物、摹仿影像及摹仿影像的叙事意旨构成等相关问题。
书中的理论建构立足于现代传播背景的开阔视野,顾及艺术发生的源头,关注京剧演剧发展衍变的若干细节,拓宽了传统的京剧研究路径,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积极的理论探索,具有相当大的独创性。

作为表意符号的摹仿行动是一种叙事手段,与用语言作符号表意的叙事手段不同。用“动作表达”让事件关系“联系得上”(亚理斯多德语)是摹仿叙事艺术类型建构的核心问题,本书所提出的主旨摹仿行动与辅助摹仿行动的不同、行事意念与叙事意念的区隔以及行动间性意义等问题,都围绕这一思维路径展开。
书中关涉的对言语叙事的真实叙事者认识问题的探讨,不仅深化了言语叙事理论关于叙事者的理论,也对摹仿叙事的叙事者怎样指认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摹仿叙事学:用动作表达的叙事问题》与一般叙事学理论、戏剧影视理论、大众传播理论以及一般的文学理论和艺术理论都有直接关系,可视为是一个交叉学科研究的成果,也可以作为多个学科的共有基础理论来看待。
简言之,本书是在2013年出版的《非文本中心叙事》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思考、提炼的成果,从一个特别视角对一般叙事者、符号学、影像传播学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一个新的话语体系,规避了外源性简易的线性思维,使京剧作为一种现代文化样态重新被内部研究系统所接纳,并深入京剧的叙事模式和场域审美建构展开了独创性的研究,“摹仿叙事”“述演”等范畴乃作者首创,具有非常重大的学术意义。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从“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使摹仿者用动作来摹仿”的视角,切入到对一般叙事问题研究的领域,在与言语叙事理论的对比中,尝试建构起一个与言语叙事理论有所不同的摹仿叙事理论框架,寄希望于由此打开一个通往更加广阔的、包容性更强的一般性叙事理论探索空间。
作者简介
袁国兴,1953年生,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的主要专著有:《中国话剧的孕育与生成》(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1898—1948中国文学场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非文本中心叙事:京剧的“述演”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