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如何不再饥饿?--人大社《重负与神恩》 - 思想类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思想类
如何不再饥饿?--人大社《重负与神恩》
韩东(作家)
2004-01-08 10:51:03 来源:
2002年1月20日深夜,楚尘送给我一本书。这本书有着深绿色的封皮,书名为五个白色的繁体字“重负舆神恩”。这本书我读到窗户发白。
这是一本港版的薇依的著作。薇依的书早在六七年前我就读到过,是那本《在期待之中》。那本书至今我已经读了不下七遍,在我的阅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本《
重负与神恩
》亦然,拿到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读了四遍。至少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是非同寻常的,说它是我的《圣经》也不为过。
薇依的著作所达到的精神高度是绝对的。在我看来,它不仅触及了真理,可以说就是真理本身。薇依也并非是一般的著书立说者,她的生平证明了这是一个非凡罕见的人物。诗人艾略特称薇依为“其才具近乎圣徒的个性的女性”,又说“(阅读薇依)赞同和拒斥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与一颗伟大的灵魂的相接触。”但即使是睿智的艾略特也对薇依这样的人把握不定,所以才显得有些犹疑不定。他说:“西蒙娜·薇依也许是个已成为圣徒的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沃什也毫不忌言薇依对自己的重要影响,后者对他的意义我想我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薇依的生平以及《重负与神恩》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在此我就不赘言了,有兴趣的读者可查找已出版的薇依的著作:《在期待之中》、《重负与神恩》、《扎根——人类责任宣言绪论》以及薇依的传记《信仰与重负》)。在这里,我抄录《重负与神恩》一些章节的小标题如下:“重负与神恩”、“超脱”、“我”、“爱”、“暴力”、“不幸”、“偶然”、“宇宙的意义”,由此便可大致了解该书所涉及和关注的问题。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关于真理、绝对、信仰、人生的价值意义的书,这是一本关于生而为人的书。
人的精神渴求,对真理或绝对的期待,这是人灵魂中的饿、灵魂深处的饿,我们又该去何处寻找那可供食用的永恒的精神食粮呢?在权力、金钱、声望以及所谓的个人实现、男女之爱主宰的价值世界里,一旦这些东西倒塌之后我们又将沦落何方呢?即使是在进行之中,我们的内心仍有巨大的空洞。掩饰、转移、寻找就近就便的替代物是我们惯用的伎俩。这些替代物在今天何其多也!国家、民族、科技、知识、经济生活、政治自由,甚至艺术和诗歌皆能成为崇拜的对象。这些只有相对价值的事物在今天扮演着绝对之物的角色,吸纳着我们灵魂中的饿。但吃完之后我们还会再饿,吃完之后我们便加以厌弃,厌弃之后还要再吃。只有这吃的欲望,这灵魂深处的饿是经久不息、反复到来的。
鲁迅先生说中国历史两千年,他只看出两个字:吃人。我看中国历史也只看到两个字,就是荒芜。这“荒芜”是就其真理或绝对而言的,是由于缺乏绝对真理的光照所呈现出的精神世界的荒芜。没错,中国出过孔子和老子这样的人物。孔子说到底是“世间法”,其学说无能力涉及绝对。老子则是绝对真理在中国思想史上惟一的表达、仅有的闪光,但在后继者的实践中演变为自我麻痹的道行与巫术,已和灵魂的饥饿无关。佛教东来,的确给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光明。但一来它并非本土成就,二来,在与本土传统的结合和扎根中确有损失。即便如此,它仍是中国人在茫茫黑夜中寻求真理和绝对的惟一的灯盏。
但,饥饿的灵魂需要绝对,需要来自绝对的永恒的精神食粮。绝对真理在世界范围内,在不同的民族和时代背景下都会有它具体的默示。我相信,在今天依然如此。它通过一些人的行为、一些言语或者一本书,通过迥然不同的途径到达我们这里。人的气质有异,对真理的渴望程度不同,因此它何时到达,以什么样的方式到达,或者是否到达,那就不一定了。但多一条道路总是好的。《重负与神恩》,或者说薇依,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一条道路。虽然它对很多人也许不合适,虽然,翻开了这本书也不一定会走上这条路,但它存在着,就是好的,就像壮丽的星空那样成为我们存在的一个背景。
薇依(Well) 法国20世纪杰出的宗教思想家,被称为“当代的帕斯卡尔”。毕业于巴黎高师,曾做过中学老师、工人,1943年因疾病、饥饿死于伦敦郊区的休道院。本书不是她的系统论著,是由她生前的手稿、言谈编撰成书,是20世纪基督神秘思想史上一部重要著作。
《重负与神恩》[法]薇依著杜 小真、顾嘉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3年10月第1版/15.90元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3-12-26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