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巴洛克式的体验--云南大学出版社《昆明的慵懒时光》 - 综合类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综合类
巴洛克式的体验--云南大学出版社《昆明的慵懒时光》
周重林
2004-01-08 10:49:09 来源:
人类永远在寻找美好的城市,但是美好却是见仁见智的想法。对于茨威格来说,一战前的维也纳是美好的,她是整个欧洲最有文化和精神气质的城市,即使是一个厨房中的厨娘也可以指出电台里某位小提琴手走了调,每个人都可以在泛文化的气氛里沉浸--那里每一个民众都把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当柞灵魂的一部分;同样的美好串跟还闪现在晚年海明威对巴黎的追忆和本雅明对早年柏林的缅怀中。
在姜亮看来,美好的城市正是他土生土长的昆明,他现在已经分不清楚自己的哪一部分属于昆明,哪一个部分又游离于昆明之外;在他和几个同事新出的《昆明的慵懒时光》里,沿袭着《丽江的柔软时光》中“散漫”的情怀,把时间定格在当下的建筑、人物和消费的影像里——这也正是这书与其他昆明书和城市书不一样的地方,姜亮试图弄清楚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要去追问一个城市的变迁与发展,故事与传说,还是要把情感注入到当下鲜活的日常细节里,用一种体验式的笔法把对城市的热爱生活化?哪怕这并不是诗意的——而作为诗意的栖息地,早就在许多地产商眼中变成一种纯粹的商业口号。
昆明是一座怎样的城市?真是中国人民的后花园吗?抛开那些虚构的、虚妄的、夸大的和浪漫化了的历史和记录后,我们能寻找和见证到些什么呢?许多年前,罗养儒先生在其《云南掌故》中的叙述,回到日常生活中,记录了大量的“活生生的记忆”,并告诫后人,每一个生活都是新的开端,并即将成为历史。历史的变化,既是城市的也是个人的演变过程。现在看去,在街道、建筑随便找到过去的符号和遗迹,那时的嬉戏和亲人热望的眼神便投影般地清晰起来。《昆明的慵懒时光》显然赞赏这样的叙事,并提醒着每一个读者,“要是你看这书中不小心看到你,请不要惊讶,我们写的就是你,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昆明。”也许那个时候,就不用担心面对别人的疑问:那真是我的城市吗?
今天的昆明,已经被一些媒体定义为一个“旅游和消费的先锋城市”,在湖南卫视所做的调查中,你最愿意栖息的城市中,昆明不负众望地名列榜首,高出杭州100吩多票。而这背后的因素却是耐人寻味的。如果愤青式地问一句,“昆明凭什么?”那么答案又有些什么呢?显然,姜亮们把昆明塑造为一个“慵懒”城市,正是在努力寻找一种可能,在迅速崛起的城市格局里,我们应该怎么生活?
在昆明(其实在任何城市都一样),你怎么去发现她的富有、美丽、多情乃至多愁伤感?普遍的阳光、普遍的街道、普遍的小吃和普遍的人群,都期待着你去发现。昆明诗人于坚曾经在《昆明记》中表达过自己的惊讶:笼罩在夕阳下的昆明如此富丽堂皇,宛如天堂般。那时诗人激动得有如贫困年代得到糖果的孩子,有点语无伦次、难以自持。而我要说的是,这样的眩目感贯穿在《昆明的慵懒时光》的始终,无论是在翠湖、西山、滇池,还是在文化巷、尚义街、圆西路,或者在喧嚣的昆明小吃店和寂静的创库个人艺术间,作者们都灵光闪动,为什么在同样的地方,我们可以玩得有滋有味,你的生活却如白开水一般呢?为什么那么多活色生香的好去处,你都要静悄悄地躲开呢?阅读《昆明的慵懒时光》的过程,我体验到了暂时的遗忘和陶醉,在幻想的和诗意的文字中,真实的城市与乌托邦永恒地疑固了。
早在19世纪,法国人蒙田就提醒世人,奢华的背后还隐含着的另一个主题:犹豫、空虚和狂妄。那个年代,巴洛克艺术横行,许多作品里凸现出心醉神迷的画面、充满忧郁气质的废墟、经院的图书馆、贵族的花园迷
宫,一切看起来完全是一幅美轮美奂的景象。如果把巴洛克艺术移植到当下的话,你同样会惊讶地发现,他们有着如此相似的地方:太绚丽,太注重景观和刻意去营造所需要的氛围。
Broque一词,在字典的解释除了指“十七世纪欧洲的巴罗克式装饰艺术”外,还有一个紧跟着的意思是过分雕琢的艺术品,本意指的是“不圆的珠”,那就是巴洛克的弧线;巴洛克的天敌就是直线,巴洛克从诞生那天开始便开展了对直线的革命,所以它的任何线条都要绷得圆圆的,突出丰盈,过剩,铺张快乐。而中世纪拉丁文的“baroco”,意思是“荒谬的思想”。这样的渊源至少不会叫人六主无神,甚至有点窃喜,不是吗?教条主义破产了,新生儿还在意识形态赢得了胜利,革命,无论是哪一场,都会卷入不少人荷尔蒙过剩的人积极参与。这也是我对《昆明的慵懒时光》的另一种评价,这样的写作也许是危险的。因为刻意的寻找和发现在丰富着想象力的同时,也会损害我们的情感。即使是那些狂热的拥抱者,也不会长久地保持瞬间的惊喜。我们在警惕把平凡生活平庸化的同时,也坚决反对把子凡生活审美化。你可以把欲望的泡泡想象成巨肥的金色乳房,但你不可以把泡泡当作乳房来玩弄。在该书的序言中,于坚倡导要玩就玩得巴洛克一些,不要绷着“正确”脸的玩场。算是一种期许吧。
2003年,昆明已经提前进入到后现代,巴洛克再度被提起的时候,已经不是建筑流派,而是生活主张、罗马风尚。文学、住房、DV、上网,唱歌跳舞,吃大餐,都可以很巴洛克。朝九晚五的生活,《昆明的慵懒时光》说了,喝玩乐的这回事,干好了哪一件都可以叫做享受。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要辉煌。而根究小资、BOBO族或者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你会发现,这一切都与巴洛克有关,而这一切,又那么不引人注目。也许只有一点是重要的--挥霍,是的,2003年我看到挥霍。
消费和体验之城,毋宁说是私人珍藏之城。文字本身代替不了城市,有关城市的意象,还待每一个人去观察和体验。昆明是一座可以分享的城市,放下书本的我们,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命与记忆之城。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3-12-26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