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朱大可掀起新世纪“国风”--广西师大社《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朱大可掀起新世纪“国风”--广西师大社《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
王焱
2004-01-14 09:59:07  来源:  
 
 朱大可是一个极具文化号召力和吸引力的名字。若干年前掀起余秋雨批判狂潮,在圈内圈外都引起极大轰动的《抹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一文就是出自于他的手笔。朱大可以新锐的思想和绚烂的话语方式见长,是先锋文化的代言人,在中国文化界久负盛名,被认为“几乎是中国文坛唯一真正进入写作的批评家”。可以说,朱大可本身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事件。
 这次,由他和另一著名新生代批评家张闳主编,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就已然成为或即将成为新世纪浓墨重彩的一次先锋文化事件。这本书是2001-2002年中国内地文化成果的一部“国风”式双年展。其内容包括年度文化批评的精华文献、流行关键词及其阐释、文化事件年表等三大部分。编选立场更倾向于民间和自由个体,突破传统年鉴体例,展现出更为开放和前瞻的状态,是一本民间的重大文化采风“备忘录”,堪称新世纪中国“民间”文本的集大成者。正如它的名字所示,它将成为人们巡视中国文化现状的精密地图,帮助读者按图索骥,从中发现最新文化发展轨迹和成果。
 “文化批评文选”部分囊括了文学批评、电影批评、艺术批评、音乐批评、大众文化批评等各种文化批评形态的文选。单从文选的名称和选题上,就感受到该书非同一般的新锐气质与民间品格。“跨国制作、商业电影与消费文化:《大腕》的文化分析”、“行为艺术是一种强迫症”、“摇滚的权力、梦想与蜕化”、“上海:情欲在尖叫”、“黄段子:一种以色情面貌出现的反色情材料”、“封面女郎:凝视•面容的形而上学”……
 “文化关键词”部分收录了2001年以来,频频亮相于大众传媒、活跃于茶前饭后的极具当下文化概括力的鲜活词组,如“单向收费”、“盗版文化”、“快乐大本营”、“周杰伦”、“野蛮女友”、“蜡笔小新”、“河南人”等等,并给予这些词组以蛇打七寸、妙不可言的解释。略举一例如下:“[诚信]吃什么,补什么,考什么,缺什么。一个高考作文题,居然一语成谶。山东曹县高考作弊案,某大学招生内部照顾名单,假B风波,学术腐败,股市黑幕,文凭疑云……种种事件,完成了一次献给新世纪的最壮观的行为艺术。诚信问题成为今年中国各类媒体批判的主题。”
 “文化事件”部分则按编月史的体例“零叙事”地记录下自2001年以来的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电视、戏剧、建筑、媒体、时尚等事件。为从事文化学习、研究、批评、探索的读者提供了一份珍贵的文化档案。
 凡是对当下文化现状有所思考的人不难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的蜕变和分化,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文化景观。知识分子从庞大的国家主义话语体系中分裂而出,经历剧烈的动荡和改组,分化为诸多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立场、利益分额以及话语方式的群体。这些变化为21世纪文化话语形态及文化批评勾勒出混乱的轮廓,也为新的话语运动的崛起提供了重要契机。
 当下的文化话语形态大抵可分为四类:学院官僚主义、媒体消费主义、网络游击主义、话语的“民间文本”与“独立叙事”。学院官僚主义的权力主义立场及其话语形态的主流性导致了其丧失了自身的文化批判性,媒体消费主义的市场主义立场及其话语的资讯性注定了其自身的文化速朽性,网络游击主义的江湖主义立场及其大话式言说方式决定了其自身颠覆的非原创性。学院主义利用过剩的西方学术术语和晦涩的学术语体,以期凌驾于公众之上,维系话语的权威,从而制造了大量与公众无法交流的自闭性文本。而媒体主义虽然具备足够的敞亮性,但却完全丧失了其独立性,成为某种话语势力的形象大使。网络主义则仅仅满足于在网络丛林中打一场文化游击战,在“无厘头”式的话语狂欢中获得颠覆的快感,啸聚而至,转眼又一哄而散,放弃任何重构文化批评正义体系的努力。这三种文化形态均不符合“人本主义”的文化理想。在这三者信念的支配下,新批评话语的秩序、健康的公共话语的营造,都只能是一种乌托邦的神话。
 而该书收集的文章,大部分都是民间话语的产物,它们显示了存在于中国民间的文本叙事的基本状态。在保持了话语的原创性以及批评家个人独特风格的原创意识的同时,也比较清晰地表达了独立的非国家主义立场。这种民间文本从个人话语立场出发,在“大众——民族——国家”三位一体之外进行原创性话语的建构,并借此向真正的“人本主义”回归,确立以独立个人为“本”的“人”的话语体系和“独立叙事”。 
 建构批评者敞亮的独立叙事以及自主的话语权,正是该书编撰者的基本理念。他们希图通过一种“国风”式的文本采集作业,为那些独立叙事的声音在飞速行进的历史中存档,令其成为新叙事行动的参照文本,或是为知识者的存在提供一种新的话语选择。该书今后每年一卷,旨在密切追踪中国文化流变和未来动向。

相关评论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