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职业道德》(订购)
王萍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时代课题,那么,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那些特点?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什么意义?这些理论问题的回答是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前提。
01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涵首先要理解教育评价的内涵。
(一)教育评价的内涵
现代的教育评价概念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拉尔夫·泰勒(RalphW·Tyler)首次提出的,在后期发展过程中,不同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教育评价是价值判断的过程。这种观点注重教育效果的价值判断,强调必须根据教育目标评判教育效果,如泰勒就提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斯克利文认为,“评价是一种既有描述,又有判断的活动”。陈玉琨也指出,“教育评价从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评价是提供决策信息的过程。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评价应着眼于信息收集,为教育决策服务,如美国学者克隆巴赫认为,“评价能完成的最大贡献是确定教程需要改进的地方”,他还进一步提出,“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为获取教育活动的决策资料,对参与教育活动的各个部分的状态、技能、成果等的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和提供相关信息的过程”。教育评价是不断探求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系统调查教育优缺点、价值判断的信息,形成教育决策依据的过程。
第三种观点强调教育评价是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建构的过程。提倡在评价中顺应人类本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评价的核心是共同建构的思想。所谓共同建构就是以平等、合作的关系为基础,相关利益主体以对话和协商的方式“全面参与”,逐步形成统一观点的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价值判断、提供信息、共同协商是教育评价的不同侧面,但总的来说价值判断是教育评价的核心,做出价值判断的前提是尽可能充分地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同时,需要相关利益主体的充分参与,共同协商才能做出更为恰当、合适的价值判断。
(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其评价内容直接指向教师的职业道德。道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有研究者提出道德评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直接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凭借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等方式,对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价值和性质进行判断,以达到扬善抑恶目的的评价活动”。这一概念强调了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三种,即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道德评价的对象是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道德评价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他人,道德评价的目的是扬善抑恶。这些观点得到了其他学者的认同,也让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概念界定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强调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道德属性。如黄正平、刘守旗认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人们凭借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俗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在一定标准、原则的要求下,对教师的职业行为进行善恶的判断;糜海波认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人们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借助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教育传统等形式,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表达褒贬态度的活动。
第二,强调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属性。刘晓明认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们按照教育行为善恶评价的道德行为标准和道德心理标准,运用恰当的形式,对个体或团体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所作的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周治华认为师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裁定教师道德行为的善恶,衡量教育行为的道德价值。”任顺元认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对教师已经形成的品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可以使教师已获得的品质得到强化,并使不道德认识和行为得到纠正。
第三,强调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容属性。一般而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地收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
这些观点从不同侧面强调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涵,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普遍认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这与教育评价的内涵一脉相承。综上所述,本书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界定如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评价主体依据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依据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会有所变化,评价标准会影响评价主体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判断,影响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同层级的划分,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要内嵌于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确保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02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点
(一)导向性
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要在长期的职业生涯的学习和训练中逐步形成并稳定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错误、落后的师德评价会抑制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的道德修养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从而导致与教师道德原则相违背的行为发生,损害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相反,积极、健康的师德评价可以促进教师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并能以正确的方向影响着教师道德行为的指向性,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起促进作用。可见,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关系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成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实践性
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加强师德修养,自觉接受道德评价,并据此不断完善进步的结果。历史唯物论的观点认为“检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只能是教育实践,即凡是符合教育实践的客观要求,对社会、对教育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就是善的,反之,凡是与教育实践的客观要求相违背,对社会、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的师德行为就是恶的”。可见,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具有实践性。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不能单纯地遵守固有的规范,而是要与教育实践结合统一,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实践在评价中的检验作用,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三)灵活性
道德评价标准就是依据一定的立场所倡导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由于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应该是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教师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又总是具体的。因此,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时,要充分考虑评价的灵活性。
03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意义在于规范和激励。
(一)规范
规范的意义表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影响教师道德行为,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具体行动。宁静认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实现教育伦理原则和规范的根本保证,也是将教师道德从意识转化为实践的有力杠杆;吴琴认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机制,助推教育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贯彻和落实,并使其内化为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吴全华认为教师通过参与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自身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反思,在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同时会强化教师的道德实践意识。
(二)激励
激励的意义表现在帮助教师确认行为的善恶,激发教师的道德责任感,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行为和品质。如陈凤贞认为教师道德评价是教师行为的道德价值的裁判,对教师的职业行为与素质具有制裁、激励、教育与监督的作用,杨元芳认为在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对评价结果的反馈有助于明确自身改进的方向,提升教师道德素质;陈奕瑾认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整体教学风气的改善和学校教学质量、学生素质的提升。综上所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意义在于规范和激励。厘清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意义,明确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地位,有助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发展。
本文节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职业道德》一书。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