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游刃于理论与现实之间--人大社《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游刃于理论与现实之间--人大社《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4-02-12 16:12:55 来源:
要颖一把所写的论文汇成册,还是在我1996年组织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学学术论丛》时(这是一套专门收集海外留学的经济学人的丛书,最早有汪丁丁、徐滇庆、杨小凯等的著作),就找过颖一,但是那时他没有答应我。颖一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留学欧美最有成就的经济学家,他的作品不能汇人这套丛书,我一直感到是个憾事。但是,颖一的《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出版,尽管比我所希望的晚了一些,但是一收到此书,这些年来心中的憾事早就烟消云散了。
与颖一交往已经有多年了,1993年读到他的《企业理论》后就在想方设法与他联系,后来有一些通信,而第一次见面是在1999年颖一来香港大学,张五常请他到梁求踞楼饮茶,我在旁边作陪。那天下午,面对着维多利亚港的海景,加上张教授性情所致,大家海阔天空聊得甚欢。颖一那次去香港,是希望转战香港,以自己的才学更好地来报效国家,但不知什么原因,没有谈成,从而也就失去一个更好地向他请教的机会。
收到颖一《
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的书,其中的许多文章我早就阅读过,重新温习之,更加感觉到颖一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游刃有余。颖一对现代经济学理论十分娴熟,无论是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理论、马斯金的现代激励理论、科斯的制度经济学等,这些理论在他手上信手拈来,能够用很浅显语言解释现代经济学许多深奥的道理。
比如《理解现代经济学》一文,一篇短短的文字,就把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工具性作用、现代经济学钓理论前沿、现代经济学最为重要的文献及读者应该关注的问题一一展现。阅读此文,无论是最初入门经济学的人,还是教经济学的教授,一定会让现代经济学的魅力所吸引,一定会重新审视自己以往对现代经济学的认识,重新找到自己对现代经济学的关注点。我涉猎经济学多年,当读到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一文,该文所显现出的理论上的震憾同样深深地打动我。我也就如初人经济学门道的学生一样虔诚地反复阅读,并以此为基点来看自己对现代经济学的理解,来看自己对现代经济学问题与文献的把握。而且,我还要求我的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反复阅读该文,以加深个人对现代经济学的理解。
记得80年代初刚上大学的时候,买到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教授的《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翻之阅读,就无法放下,直到花了一天一夜把此书读完。读书时学理上的震憾、心灵上的快感及文字上优美的感受,让我20多年后仍然难以忘怀。因为,一本好的书,一篇好的文章,它像人们喝了一杯上乘的清茶,永远慢慢地沁人肺腑,融人人的心田。《理解现代经济学》一文,也就是这样一篇文章,永远散发出沁人肺腑的芳香。冯友兰先生的书之所以如此为读者厚爱,就在于他对现代哲学精湛的理解,在于他对中国文化深厚的家学渊源,否则,冯友兰先生要写出这样深入浅出、震憾读者心灵的书是不可能的。正如冯友兰先生一样,颖一的文章写得那样为读者所青睐,也在于他对现代经济学理解的透彻,在于他能够游刃有余于理论与现实之间。
无论是对现实的经济现象的分析,还是对经济理论的理解,颖一都能够人木三分,显示出独到的慧识与洞见。比如,对市场经济,当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人们往往会把市场经济理解为一种价格机制,理解为一种市场价格来配置资源的的机制,,因此,在一般人来看,凡以,“场价格来配瞪资源的就是:“场经济,而凡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的方式就理解为计划经济。而市场经济则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其实,这样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也没有什么错,但是,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为什么以市场价格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同样可以无效率、有些市场经济国家同样不能得到好的发展?而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这只是我们看问题仅是看到事情表象,而没有把握到问题之实质。在颖一看来,由于各个国家的制度安排、法律规则等方面的约束条件不同,这就使得市场运作机制在不同的国家其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市场经济有“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之分,好的市场经济是建立法治的基础之上的。而法治就在于约束政府,在于约束经济人之间交易行为。这样法治就造就了一个有限与有效的政府。政府就成了整个市场“守夜人”。由此,好的市场经济自然涌现。否则在一个“以法治国”的市场经济中,法律成了政府管制民众、谋取私利的工具,坏的市场经济也就此产生。当人们把该问题道明之时,看上去十分浅显的事情,却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同时,也把法治、市场、政府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展现出来。
可以说,整本《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的文章,无论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解、银行体制的分析及对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和外汇体制改革的建言,都是通过这样一些十分浅显的道理来说明深刻的问题,处处都有思想,处处都有智慧。本书对市场、政府、企业、法治等等的分析就是这样出神入化,把读者带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境界。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4-02-06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