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个结合”与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书摘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个结合”与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书摘
2025-07-31 06:33:53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单文鹏老师所著的《“第二个结合”与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以马克思恩格斯传统文化观为理论根基,深入探讨“第二个结合”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这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紧扣时代命题,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读。

《“第二个结合”与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研究》(订购)

作者:单文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而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瑰宝,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精神支撑。本书以“‘第二个结合’与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为题,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传统文化批判观、转化观、发展观,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契合理路,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为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支撑。本书系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恩格斯传统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批准号:23CKS0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单文鹏,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为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等多家报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多部;主持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项;荣获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等奖项。

精彩书摘

在“第二个结合”中把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回望过去,当代中国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民族变革开放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中,绘就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进程。面向未来,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必将在“两个结合”与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中,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史诗般的进步”的辉煌篇章。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把牢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中华民族的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从正反两方面深刻揭示了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的道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守党对改革的领导之正、守以人民为中心之正,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实现新创造、新突破,从根本上确保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守正不变质、创新不跑偏。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在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不断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融通,以契合中华民族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思维方式的科学指导,推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前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从“魂脉”和“根脉”的高度,保证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第二,坚持党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领导。改革开放实践深刻揭示,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党的领导不仅保证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推进,而且保持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清醒和政治坚定,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第三,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标识。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坚守文化立场,厚植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绵延千年而不断绝,正是因为能够在文明发展的历史路口,突破陈旧的束缚藩篱,兼容域外的先进成果,拓宽文明的发展空间,延长文明的发展向度。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坚守文化立场,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厚植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文化根基。

  第一,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变革和开放精神的思想资源。变革开放的文化传统不断沉淀并塑造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和包容性,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出场提供了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要立足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中华民族变革开放文化传统的系统性、创新性、时代性阐发,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变革和开放精神思想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实践中赋予其更加深刻的时代注脚。

  第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变革和开放精神凝聚改革共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这就凸显了凝聚改革共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关于改革开放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在众声喧哗中凸显变革和开放精神,在交流交融交锋中体现变革和开放精神,用中华民族变革开放的文化传统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第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变革和开放精神的宣传教育。由摸着石头过河的“零起步”到全面深化改革纵深发展的“深水区”,旧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随之而起,已经解决的任务、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交织叠加。在既定“奶酪”、顽瘴痼疾面前,以倒退、滑坡等为噱头的质疑声、发难声,给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徒添刺眼的暗纱。这就需要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宝库,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知问题,明确哪些地方可以“求同”、 哪些地方可以“存异”。

  三是坚定自信自立,提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意志。中华民族在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生生不息,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中华文明成为世界诸多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靠的就是自信自立,能够在变法图强运动中始终保持独立自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坚定自信自立,立足中国国情、依据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把中国发展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一,在“往哪儿改”的困惑上展现定力气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我们始终掌握发展的主动性,实现从被动盲目到主动积极的重大转向,打破“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现代化必须全盘西化”的迷思。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变革和开放精神的精神滋养,紧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助推其在“往哪儿改”的问题上始终葆有定力气魄。

  第二,在“要不要改”的疑虑上展现决心魄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但凡是影响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的,不论是“硬骨头”,还是“险滩”,我们坚决改;但凡是涉及改革开放的根本性、长远性的原则和措施,我们坚决不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变革和开放精神是消除“要不要改”疑虑的“清醒剂”,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涵养作用,展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魄力。

  第三,在“怎样改”的课题上展现行动魄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中,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为依据,以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旨归,把人民至上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时刻葆有敢啃“硬骨头”、敢涉“深险滩”的斗争精神和行动魄力。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陈赛男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