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订购)
廖金宝 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推动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大使命,本书为积极促进高校劳动教育改革,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劳动教育体系,培养具备劳动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提供有力支撑。
理论筑基,思想领航:强化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校的劳动教育须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指导地位,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推动社会进步。
第一章和第二章通过对劳动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教育发展历程及现代劳动教育理念的深入剖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理论框架,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研究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文化浸润,精神传承:强调劳动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指南。劳动不仅是一种物质生产活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在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围绕弘扬劳动精神、解读劳模精神、践行工匠精神等主题展开论述,旨在通过劳动教育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劳动文化,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劳动素养,成为具备高尚品德、精湛技能、法治意识和时代担当的新时代劳动者,同时鼓励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推动劳动文化的创新发展。
校企协同,实战赋能:倡导劳动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
如何让劳动教育“接地气”?——高校的劳动教育不能脱离产业需求。第六章至第九章围绕实现体面劳动、培养劳动品质、提升劳动技能、维护劳动权益等方面,旨在通过开发劳动教育资源,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深入了解行业特点,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还能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专业融合,知行合一:关注劳动教育的实践环节设计。
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协同的育人格局。针对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在第一至十章均结合高校所开设的学科及专业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学习,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融入劳动实践,实现知行合一。本书融入劳动教育案例,实现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