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乡:中国易地扶贫搬迁纪实》(订购)
作者:仇焕广 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结合40多年工作实践和深邃思考,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我国国情和贫困特点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并推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聚焦“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稳”等关键问题,实施脱贫“五个一批”工程,真正做到了“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这一方略展示了“贫穷不是命中注定,贫困并非不可战胜”的信心和决心,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的重大理论创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的重要举措,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根本途径。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地理位置的转移和住房条件的改变,更是生活方式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更新,甚至是社会关系的重建和文化认同的变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许多长期困守深山的贫困群众摆脱了恶劣生存环境、逐步实现了安居乐业,为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促进人口、资源、生态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一部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作品,是一部关于扎根乡村基层、扎实调查研究的纪实力作。通过细致记录与生动描绘,本书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叙述串联起来,谱写成脱贫群众易地易心、走向新生的精神史诗,绘就成中国易地扶贫搬迁的壮丽图景,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政治智慧及其深远影响。
调研的目的是什么?归根到底,是把农民的冷暖装在心里,把他们的声音带到政策制定过程中。仇焕广教授和他的团队十年如一日,不断深入乡村,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真切的笔触记录搬迁家庭的生活变化,努力让调研成果“接地气、冒热气”。他们走过的每一座村庄、记录的每一段故事,都将成为中国乡村历史变迁的口述史诗和生动注脚。“走村串户,调研农村”,这话说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真心的热爱和持久的坚持。中国的农村广阔无边,农民群众是沉默的群山,他们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贡献了举足轻重的力量。如今,他们更需要被关注、被倾听。
本书体现了作者仇焕广教授浓厚的乡土情怀、严谨的学术风格和崇高的使命担当。仇焕广教授如今是辽宁大学的副校长,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担任院长时,我们就经常交流。仇焕广教授的研究扎实细致,学术成果丰硕。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怀着一份对“三农”问题的真挚关怀。他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也让我感动。
从搬迁政策的规划到实施,从搬迁群众的融入到发展,这部作品以翔实的记录填补了学术研究对个体经历特别是内心思想和情感描述的空白。透过这些叙述,我看到的是一幅幅清晰而生动的图景:从云南到贵州、从湖北到甘肃,无数个家庭在搬迁中经历艰难转变。他们有徘徊,有坚持,有向往,最终一步步坚实地迈向殷切盼望的小康生活。搬迁不仅是挪出“穷窝”,还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建房安置只是物质上的第一步,而产业发展、非农就业、社区融入等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这些政策措施不仅帮助搬迁群众从物质上摆脱了贫困,也帮助他们从思想和文化上向现代生活跃迁,并通过改善他们子女的教育条件斩断了贫穷的代际传递。
本书借鉴新闻报道、纪实文学等形式,描绘了一个个搬迁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个搬迁家庭坚韧不拔的奋斗历程,它们是亿万农民共同走向幸福生活的缩影。本书不仅是一次对扶贫成就的回顾,更是一次对新时代中国农村变迁的深入思考与探讨。我们不仅能够从中读到奋斗的力量,还可以体会到政策的温度。希望本书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在脱贫攻坚中的艰辛与努力,让那些付出与成就被铭记。正如本书中所呈现的,扶贫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农村生活的每一点滴改变都见证着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的坚定步伐。
未来的中国乡村,必将是更加繁荣美好的家园,必将成为每个人心中的“吾乡”。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