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出版社推荐10种新闻传播学图书,分别为:《中国新闻业的源起——从嵌入到融入的实践考察》《中国新闻传播学访谈录》《发掘好新闻——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新闻观念研究(1979—1988)》《党性与公共性再认识》《中国记者口述录》《中国新闻学的星火——青年甘惜分的晋绥新闻生涯》《新中国的民营报纸(1949—1957)》《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发展研究》《数字时代的新闻业:文化视角与欧美经验》《中国近现代出版产业化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1899—1945)》。
1

《中国新闻业的源起——从嵌入到融入的实践考察》(订购)
ISBN:978-7-5649-3858-1
作者:张垒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中国新闻业的“特色”和“普遍性”基因,以及西方主导性新闻理念的“相对性”。本书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并非普世真理,相对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狭隘性和封闭性,中国的新闻实践不仅是业务实践、职业实践,更是一种社会实践,在中国道路的视野下审视新闻学和新闻业,要深入认识中国独特的社会治理模式,以及这一模式所形塑的新闻观念,坚持把实践作为新闻学和新闻业的逻辑起点。
2

《中国新闻传播学访谈录》(订购)
ISBN:978-7-5649-3922-9
作者:赵月枝
内容简介
本书是赵月枝教授在过去15年中的学术和媒体访谈选编。访谈者来自中外学界、《中国社科报》、《中华读书报》等学术报刊、全国性和地方性媒体、大学研究机构的网站与微信平台,其中新闻与传播学者居多。全书共收录30多个访谈,其中多数已经出版,5个首次与读者见面,全书50多万字。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融通中西的理论视野和跨学科的学术高度,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拓精神,为创新中国新闻传播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术路径和一位跨文化学者的独立思考。一方面,本书以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学术主体性构建为核心问题,围绕学科的核心理论和方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高屋建瓴的独到观点;另一方面,本书以访谈形式娓娓道来,极富互动性、思辨性和可读性。
3

《发掘好新闻——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新闻观念研究(1979—1988)》(订购)
ISBN:978-7-5649-3861-1
作者:武楠
内容简介
新闻观念是新闻传播史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8)是一个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转折意义和纵深感的特殊历史时段。由于社会经济变革和思想观念演进,这一时期新闻行业不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局面,而且在观念层面也同样经历了延续和变革。因而,对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观念展开研究,对于理解和探讨当代中国新闻观念的特征及其历史源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基于特定历史语境中的核心语料而展开的话语分析,逐渐成为开展新闻观念研究的重要方法。本书选取首创于1979年、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评奖——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的评述作为主要的分析样本,并结合对获奖作品本身的分析和当时的文件精神、当事人的回忆录或访谈、以及档案资料等其他类型的新闻观念话语,深入探究改革开放最初十年中国新闻观念的嬗变过程和具体表述。
4

《党性与公共性再认识》(订购)
ISBN:978-7-5649-3920-5
作者:宫京成
内容简介
本书从政治史的路径,考察了新中国新闻业的政党政治与党性原则。不同于既往新闻理论的研究思路,作者贯通了新闻传播与社会历史、新闻理论与政治意识、新闻学科与人文社科。不仅将新闻业置于市场化、全球化和公共性的三重逻辑中考察,揭示了一些深刻内在的思想轨迹与理论命题;更在重新链接社会主义政治传统和新闻思想价值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历史与理论地分析,将“工农群众的阶级主体性意识”作为重要的理论支撑,提出新中国新闻业应当为社会主义参与性民主提供公共空间,确立了“人民主体”的新闻价值体系。无论对把握新中国七十年新闻事业与社会政治,还是对理解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传播及其历史趋势与政治定位,都颇有新意、启发和理论贡献。
5

《中国记者口述录》(订购)
ISBN:978-7-5649-3917-5
作者:王润泽 熊国荣 雷晓彤
内容简介
新闻是特定时空之下的产物,有共性,更有每个国家民族不同时代下的个性。这种个性可以通过新闻关注的内容、新闻生产过程等表现出来。而来自一线记者内心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则是其中最敏感和不易发现的部分。本书以多位新闻记者的口述历史访问为主要内容,不仅对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新闻事业业务和理念发展脉络有生动展现,更显示出新闻界从业者自身个性与新闻事业的共同成长和完善,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这些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体现在为新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路径,增强了新闻史研究的深度,口述历史将留下可供后人继续研究的宝贵资料等方面。
6

《中国新闻学的星火——青年甘惜分的晋绥新闻生涯》(订购)
ISBN:978-7-5649-3919-9
作者:常志刚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一代新闻学大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奠基人甘惜分先生青年时期在晋绥革命根据的生活、工作和战斗的经历,编辑整理了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新闻作品、新闻论文及部分回忆性文章。书稿分上中下三编。上编题为《甘惜分的晋绥记忆与晋绥研究》,收录的是甘惜分回忆和研究晋绥的文章;中编题为《甘惜分晋绥时期的新闻作品》,收录的是甘惜分晋绥时期采访或编写并发表在《晋绥日报》上的新闻作品;下编题为《从晋绥一路走向新时代》,收录的是有关甘惜分晋绥时期活动的口述历史资料以及媒体访谈文章。全景呈现了甘惜分在晋绥时期的基本工作经历以及他对晋绥生涯的眷恋情怀,同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研究的守正创新,提供了一个有益而有趣的观察路径。
7

《新中国的民营报纸(1949—1957)》(订购)
ISBN:978-7-5649-3923-6
作者:郑宇丹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营报纸之于新中国新闻史意义重要,它们之中不仅有《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这样极具影响力的报纸,也有后来改组或并入《解放日报》《广州日报》的《申报》《新闻报》《越华报》等。此外,《亦报》《大报》等民营报纸还承载了周作人、张爱玲、张恨水、丰子恺等人的建国初期写作。本书首次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营报纸的数量、名称、分布区域做出整体性考证,仅民营报纸总数一项便由被视为权威数据的55家增至72家,并对全部民营报纸的诞生、经营及转制予以详细阐述。本书写作注重史论结合,以唯物史观及其总体性概念为指导,吸纳有关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成果。原始材料与经典理论的嵌合,有助于本书从多个角度还原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营报纸的生存环境,并对这段新闻史做出客观解读与评价,从而为新时代中国新闻业与新闻学的发展提供历史参考和思路。
8

《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发展研究》(订购)
ISBN:978-7-5649-4688-3
作者:薛文婷
内容简介
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在建构国家认同,凝聚民族精神,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体育文化,促进新闻传播业发展,推动社会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以媒介社会学理论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归纳综合、史料考证、内容分析、文本分析、口述历史、比较研究等方式方法,既从内部考察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传者队伍、媒介格局、报道内容、受众需求、功能效果的历史变迁,也从外部考察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揭示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脉络、阶段特征,分析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的功能作用、叙事模式,总结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经验教训等。
9

《数字时代的新闻业:文化视角与欧美经验》(订购)
ISBN:978-7-5649-3916-8
作者:常江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欧美国家大量一线新闻从业者和新闻用户的深度访谈和田野研究,深描数字技术对主流新闻生产模式产生的影响,以及基于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依自身的技术与文化属性对数字技术环境加以适应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书尝试对数字时代的新闻职业认同、新闻伦理、新闻教育和新闻行业的结构转型做出全面的阐释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价值重建”为核心理念的数字新闻生产理论框架。
10

《中国近现代出版产业化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1899—1945)》(订购)
ISBN:978-7-5649-4721-7
作者:张国伟
内容简介
本书即借助传播学和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将研究视角放回到历史语境中,分析彼时新式传媒如何塑造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群体,怎样刊载呈现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社会情境下,如何出版发行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及社会规则对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的影响,以此考察作为文化现象和产业形式的出版与马克思主义著作及其思想在中国传播之间的关联和互动。
来源:河南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