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脓毒症基础与临床》(订购)
作者:顾伟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编写结合主编团队大量的研究成果及数十年的临床工作经验,从客观且实用的角度切入,系统且全面地阐述脓毒症这一疾病,主要从脓毒症的历史演变、定义、发病机制、相关微生物学、临床表现和分型、早期识别和诊断、鉴别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液体管理、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器官支持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编写,将对临床争议较多的降阶梯治疗方案和激素应用原则进行特色的总结分析,并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点,兼顾患者的医疗护理策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新颖且全面,帮助急诊和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系统并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管理,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作者简介

顾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凤凰计划”高层次领军人才。现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卒中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兼学术秘书,北京医师协会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兼副总干事,京津冀急诊急救联盟秘书,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兼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务委员等。从事急危重症一线救治工作25年,曾在香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和香港大学访问学习,致力于心搏骤停和脓毒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Shock,Resusciat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等期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特色专项等课题10余项,主编或参编专著、译著和教材20余部,作为通讯作者和执笔人发起和撰写中国急诊专家团体标准、指南和共识10余个,获批专利多项。
编写名单

点评专家

本书前言
亲爱的读者:
当您翻开这本书时,或许刚刚结束一场与脓毒症的生死博弈:监护仪刺耳的警报声仍在耳畔回响,升压药与抗生素的联合作战仍在持续,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阴影仍在病房游荡。作为急诊科医生,我们都曾经历过这样的至暗时刻——面对患者急剧恶化的生命体征,却总在诊疗决策的“十字路口”感受到认知的局限与技术的无力。正是这份刻骨铭心的体验,促使我们历时1年之久,综合脓毒症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31个章节,汇聚国内近60位急诊、重症、感染专家的智慧结晶,铸就了这部兼具一定科学深度与临床温度的学术专著。
在急诊医学的“星空”下,脓毒症始终是最耀眼的“黑洞”。全球每2.8秒就有一人因为脓毒症而丧失生命。尽管其致死率已超过急性心肌梗死,但脓毒症依然在临床实践中遭遇“诊断延迟、治疗趋同、预后难测”的困境。我们痛心地发现,当基础医学已深入单细胞测序与代谢组学层面时,临床一线医生却仍在沿用20年前的SOFA评分;当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大放异彩时,脓毒症的免疫调节策略却仍停留在糖皮质激素的世纪之争。这种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鸿沟,恰是本书试图弥合的裂谷。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三个核心原则:“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认知深化、“从基础到临床”的知识转化以及“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实践赋能。本书不是文献的简单汇编,而是将晦涩的机制研究转化为可操作的临床思维。在无数个挑灯夜战的编撰日子里,我们始终被一个问题所叩问:“什么才是对抗脓毒症最有力的武器?是不断更新的指南规范?是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还是深奥精妙的分子机制?”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顿悟:真正的武器,是临床医生将基础认知转化为救治策略的思维能力。医学的进步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每一次认知边界的突破,都可能为患者推开一扇生命之窗。愿这本凝聚着临床智慧与实践经验的著作,能陪伴您在脓毒症救治的征途上,以科学之光穿透迷雾,用理性之火点燃希望。
本书的完成得到了众多国内知名急诊、重症、感染专家、老师和同道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郭颖编辑对编写工作给予的有力帮助和指导。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 2023)的资助。最后感谢钟洁、陆思雨等医师和王颖护士长在本书编写中所付出的努力。
主编谨识
2025年夏·北京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