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以语言为桥,解码全球航天科技前沿——清华大学出版社《空间科技英语教程》书评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以语言为桥,解码全球航天科技前沿——清华大学出版社《空间科技英语教程》书评
2025-10-11 09:40:53  来源: 清华大学出版社 
 

《空间科技英语教程》(订购)

刘淑艳陈凌晖尹俊清李易陈茹邵潆娇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空间科技英语教程》以中国航天发展故事为中心,介绍了中国在运载火箭、卫星技术、载人航天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同时对照介绍了同主题下世界上其他航天强国取得的进展,内容涵盖航天飞行基础和航天应用。全书共15章,每章内容均以专业英语为载体,结合航天科技的核心术语与表达,配以生动的案例故事、专业的公式图表及讨论主题,帮助读者掌握相关的英语术语知识,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空间科技英语教程》主要作为航天相关专业学生的英语教材,也可作为航天员、航天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实用英语培训教材,以及广大航天爱好者的科普英语读本。

精彩书评

以语言为桥,解码全球航天科技前沿

程洋

  近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空间科技英语教程》正式出版。这部集专业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英语阅读教材,以中国航天发展为主线,辐射全球航天领域技术成果,通过“阅读材料、术语解析、典型翻译、习题讨论”的专业英语教学框架完成了空间科技英语教学设计,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航天科技国际交流的大门。

  立足中国航天,对标全球视野

  作为聚焦空间科技领域的双语教材,《空间科技英语教程》以中国航天60余年发展历程为核心脉络,系统梳理了运载火箭、卫星通信、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测等领域的里程碑事件。书中不仅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天宫”空间站、“嫦娥”探月工程等标志性成就为案例,更通过中英双语对照的形式,同步呈现了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等在相同领域的技术突破,形成跨文化、多维度的知识图谱。

  例如,在“空间站”章节中,本书以中国“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为切入点,通过对空间站“生命支持系统”的介绍,说明了空间站是如何为宇航员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帮助读者系统了解了空间站的相关知识。

  创新教学体系,精选教学内容

  本书对学科教材大而全的知识框架和公共英语教材“散文式”篇目编著体例间的合理均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既注重空间技术自身的知识体系完整,又兼顾学生的英语习得规律;既考虑学科英语与公共英语在知识上的进阶关系,又兼顾科普英语与技术英语的适度比例;既考虑原著性英语语料的原版引进,又兼顾适应对外交流的中国航天故事的语料输入。

  例如,在“火箭引擎”章节中,教材同步介绍了中国火箭引擎的发展和世界主要火箭引擎的分类与运行原理,将历史故事与科学技术内容系统融合,提升教学效果。

  适配多元场景,赋能国际交流

  本书既可作为高校航天工程、英语、国际关系等专业的交叉学科教材,也可作为航天单位涉外人才的培训教材,还可满足航天爱好者的自主学习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评价本书:“本教材的编写还坚持中外互鉴、史论结合、文理渗透、物中见人的方法,这在其他的学科英语教程中尚不多见,为教师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提供了切入线索。”

  总体来看,在英语仍作为国际交流合作主要媒介的今天,在国际空间技术合作、交流和互鉴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历史发展、掌握相关的技术原理是向世界讲好中国航天故事的前提。相信《空间科技英语教程》的出版,必能为广大学生提供新的优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实际应用能力,为中国早日成为世界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陈玮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