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道与茶艺(第4版)》(订购)
王绍梅 宋文明 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设计与开发,紧紧围绕茶艺师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突出茶艺师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在保持学科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合高职和本科学生使用。本书内容全面,文化内涵深厚,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全书内容包括:绪论,茶道,茶艺概论,泡茶基本技法与技艺,绿茶茶艺,红茶茶艺,普洱茶茶艺,乌龙茶茶艺,黄茶、白茶、花茶茶艺,民俗茶艺,茶席设计,茶艺服务,科学饮茶,茶叶储藏与保管等。
精彩书评
从“专业技艺”到“味觉美学”:一本高职教材的泡茶哲学
——读《茶道与茶艺(第4版)》有感
陆艳(重庆大学出版社)
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王绍梅和宋文明两位老师主编的《茶道与茶艺(第4版)》已经出版。这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华茶文化的精髓,将千年茶道技艺、礼仪、哲学融为一体,全书以茶载道,用科学的编排版式,再结合实操案例,生动地诠释了茶艺美学、茶德精神,使茶艺从技艺升华为文化认同,在阅读中,不仅可以学习专业技能,而且其带有美学意蕴的表述更让人沉浸其间,于视觉中体验茶味馨香。
这本书不是一本“拿着架子”的老式教材,它更像一位许久不聚、外出游玩的老友,见多了外面的新鲜事物,在茶席边一坐下就开始喋喋不休,手里忙着注水、出汤,嘴里却闲闲地抖落出大堆那些或者眼见或者民间传说的各种掌故与生计。王绍梅、宋文明把“国规教材”做得像茶会:先递一杯暖手的汤色,再把职业技能、文化史、生活美学挨个儿摆上桌,让人不知不觉就把“干货”咽了下去,慢慢上了头。
一、把“专业技能”润出茶香
高职教材最怕老学究式地干巴说教,最忌把“专业技能”嚼成文本公式,这本书一反常规:用茶色、茶香浸活茶艺。每章以“学习项目”开局,看似是工作流程——识茶、备器、择水、布席、冲泡、服务、仓储——实则把味觉当线索,让“洗杯”“润茶”“养壶”这些技能,落在舌尖、落于鼻腔、落于双手的记忆中。学生为了“泡好一杯茶”与其一味地背参数、记温度,不如先被茶道吸引、被茶香“收买”,不需要煞费心力,技能点就润物细无声地植根于脑海。
二、文化不是“噪点”,而是“背景板”
书里给茶道留了两条支线:一条是中国传统,把“和敬清寂”拆解可落地的礼仪手势,举手投足间全是自然之气,让人感到被安抚的平静。一条是日本、韩国茶道,用比较视角让我们看到日本茶道修其身,重在吃茶;韩国茶道尽其和,重在礼茶。最妙的是“茶席设计”章节,作者把美学拆成“可计量”的指标——花器高度、光源色温——让“形而上”的意境变成学生可以信手拈来的具象表达。文化不再是宏大的叙事背景,而是可以条分缕析的“软技能”,课堂立刻满室生香。
三、科学饮茶让你把“养生说明书”带回家
“科学饮茶”几乎是一册养生极简说明书: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茶多糖、茶色素等内容变繁为简,那些医书上的专业词原来也可以这么简明易懂。虽然男性是喝茶的主力军,但是顶半边天的女性也必须要被温柔以待:“女性在几个时期饮茶时应特别注意”的几处事项也被作者细细念叨,即便此刻手中无茶、口中无香,心里那份被照顾的妥帖也会让人如沐春风。
四、一点点遗憾:版式可以和内容一样美么?
作为高职国规教材,它遵循了传统的版式设计:对称、规整、庄重、稳定,体现出了知识的可信度与权威感,但是视觉上难免让人觉得过于严肃,密布的文字间如果能多一点留白,尝试一些非对称的布局,让教材丰富的文字表达随着视线的流动在布局间轻灵流转,整本书会更有自然气息。当然,藩篱筑镜,才有想象的空间,以及打破空间的想象。否则,作者一切都想到了,我们的趣味又在何处?
来源:重庆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