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从技艺到创作,读懂江南文脉——《苏州评弹艺术丛谈》:解码江南非遗的专业表达(苏州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从技艺到创作,读懂江南文脉——《苏州评弹艺术丛谈》:解码江南非遗的专业表达(苏州大学出版社)
2025-11-14 13:23:51  来源: 苏州大学出版社 
 

苏州评弹艺术丛谈》(订购

朱光磊 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

  江南文化的肌理中,苏州评弹是一抹温润而坚韧的底色。当三弦与琵琶的合鸣穿越百年书场,朱光磊教授以深耕评弹研究十余载的学术积淀,著就《苏州评弹艺术丛谈》,既以专业视角拆解艺术内核,又以文艺笔触勾勒文脉流转,让这门非遗艺术在学术与审美之间绽放出立体而深厚的魅力。

  作为系统性梳理评弹艺术的专著,本书的专业底色藏于对艺术规律的精准解构。朱光磊教授从评弹的“说噱弹唱”四门功法切入,既解析“说”的叙事节奏与角色塑造逻辑,“噱”的市井智慧与幽默分寸,也深挖“弹”和“唱”的韵味特质。书中对苏州评弹是否需要演的探讨,对苏州评弹祖师爷是否为泰伯的考证,对苏州评弹生僻字读音查询方法的讲解,对评弹教学与传承的理解,均基于扎实的文献梳理与田野调查,为读者搭建起清晰的评弹艺术知识体系,尽显学术严谨性。

  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非遗生命力的探讨。朱光磊教授既追溯评弹的文脉传承,也关注其在当代的创新转化——如何平衡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如何让吴侬软语走进年轻受众,字里行间满是对艺术传承的深思与期许。《渔船今夕》《苏作核雕》《题偈传法》等苏州评弹的创作,就是朱光磊教授对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诠释,让读者在专业认知与审美沉浸中,理解非遗之所以能跨越百年的核心密码。

  翻开《苏州评弹艺术丛谈》,是专业与文艺的双向奔赴:既有学术研究的深度,又有文字表达的温度;既见评弹艺术的技艺肌理,更触江南文脉的精神内核。对于热爱非遗、深耕传统文化研究,或是渴望读懂江南的读者而言,这便是一场不可错过的艺术探幽之旅。

来源:苏州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