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荐《像马克思一样思考》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荐《像马克思一样思考》
2025-11-28 08:42:42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像马克思一样思考》(订购

祝和军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

  《像马克思一样思考》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25年7月出版,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总支书记祝和军。

  作者在书中力求再现马克思的思考方式,引导读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镜,运用辩证思维认识和把握世界。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身,同时揭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误解和误用,深刻剖析错误思潮的学理根源,帮助读者正确认识理论创新的科学内涵。

本书精彩观点

  下面摘发书中的一些精彩观点。

  1.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根本就不是一个言谈的对象,我们要拿来“用”而不是拿来“说”。与光说不练相比,光练不说更马克思主义。从一定意义上讲,“用”还是“说”,才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提供教条,而是提供思维方式;它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还是那句话,问题的关键不是词句,而是遇到问题有没有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

  2.原理是有用的,但却不是万能的。原理性的知识既然是一般的、普遍的,也就必然是抽象性的、原则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最一般的概括,虽然能提供原则性的指导和形式上的方向,但却无法在内容上提供现成的具体方案。正如数学原理无法提供数学题目的具体解法一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无法提供适用于各个时代的药方或锦囊。对我们而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但却无法成为行动的导航。与指南不同,导航对我们的指导是内容性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我们只要按照其图示采取相应的行动就可以了。马克思主义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这种意义上的导航。

  3.原理的功能在于应用,但原理又无法直接应用。这是一切知识的真相,它深切地反映出思维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关系。马克思一再告诫我们,当我们试图运用原理解决具体问题时,真正的困难实际上才刚刚开始,这是因为原理和问题之间出现了某种抵抗和紧张,表现为一种对立关系。原理和问题的对接,其形式绝不是“直接同一”,而只能是“对立统一”,即当作矛盾去理解。也正是在这种对立统一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在辩证法意义上被“接生”出来。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化”的深刻哲学含义。因此,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当我们在强调马克思主义行的同时,还必须加上后半句: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4.什么才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正确打开方式”?一个正确的回答也许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这样说也许有同语反复之嫌,但可能恰恰切中了问题的要害。今天,我们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多以“外向性”为取向,即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外的理论域和实践域,却忽视了刀刃向内式的“反身内求”。事实上,之所以误解、曲解和肢解马克思主义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对于这种现象的回应和反驳又是那么的不尽人意,正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把握采取的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时甚至还是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解释。这是多么滑稽和荒唐的现象!因此,对这一问题,我们迫切需要下一番正本清源的功夫。

  5.形式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无疑又把马克思主义打扮成了改头换面的形而上学。而吊诡的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把反形而上学作为自己的理论使命的。“形而上学”在方法论上最大的误区正是囿于“形而上”的思维形式而忽略了“形而下”的物质内容,进而用形式代替内容,或者误认为形式就是内容。马克思并不反对思辨和抽象的“形式”本身,他反对的是那种远离现实内容的“形式主义”。这是因为:“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

  6.通过矛盾思维建构起来的历史科学,却要通过经验主义的实证方式进行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面临的尴尬,也是人们误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因。之所以尴尬,是因为其不能在当下的“瞬间”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所谓的误解,则是为了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当下正确而将其无限抽象化。实际上,对于表征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即使需要经验事实加以证明或检验,也必须诉诸“大历史”和“长时段”,即到人类历史总的发展进程中去检验,而不能纠缠于某个“个别”和“特殊”。

  7.在历史这幕大剧中,历史的主人公一旦知道了历史规律所显示出来的结论,往往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阻止这一结论的出现,进而使得历史规律的显现不再那么明显。这一点对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而言尤为明显。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但这一预言在一定程度上又促使资本主义采取各种修补措施延续自己的寿命。对此,我们应该说马克思主义是被证实了还是被证伪了?似乎任何独断的结论都是欠妥的。事实上,资本主义世界对《资本论》的研究相当丰富和深入。实际上,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成为资本主义得以自我审视的一个重要变量,从而与资本主义形成了一种相互缠绕的关系。正是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内部存在着足以将自己置于死地的根本性矛盾,而后的资本主义才不断地采取“补救措施”缓和阶级矛盾,从而使得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些新发展和新变化。从这个角度看,资产阶级不过是充当了马克思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原则的“遗嘱”的“执行人”。正如马克思本人所说,反动派正在实现革命的纲领。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