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西方教育在想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与国家发展译丛”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西方教育在想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与国家发展译丛”
朱旭东
2004-04-23 14:30:18 来源:
“
教育与国家发展译丛
”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已经出版了四部著作,这四部著作分别是《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与国家财富:思考生存》和《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本译丛涉及到当代西方国家教育改革最引人注目的问题。
在《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一书中,作者探讨了英格兰和威尔士、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和瑞典等国家的公共教育重建,揭示了放权与择校的公共教育制度重建的价值选择,并就学校、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应当在效益、效率和公正的原则基础上超越放权和择校。而对于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公共教育制度重建而言,这些价值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我国公共教育制度面对社会利益重新分配的当前,我们的改革应当顾及到哪一种利益阶层,这是政府就教育利益分配中面对市场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没有普及高中教育的公共教育制度内,安排一种示范性的制度是否有利于整个公共教育制度的重建,我们可以在这部著作中得到一些答案。
《教育与国家财富》是作者在美国“全国教育与经济中心”任职而根据此中心的美国劳动力技能委员会在对丹麦、日本、瑞典、德国和新加坡等国旨在提升国民技能和增强工作场所生产效率的主要政策进行的研究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此书尤其对日本和德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与美国的体系进行了比较,试图说明德国和日本之所以能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的原因,也就是两国奉行了创造性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和多元化质量生产策略,并提出美国要像德国和日本那样建立一个基于高工资、完全就业的经济体系,必须要有高绩效的工作组织和高技能的劳动大军,美国必须对企业和教育进行同步重建。在发达国家追求教育的国家利益的时候,正处在社会、经济、政治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遵循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到教育———国家财富的逻辑,我们要追问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国家财富来源应当是什么?在西方历史上,对于国家财富的来源,从重商主义到新古典经济自由主义,从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都做出了不同的回答,而本书提出的教育是国家财富的来源的重要观点无疑是本书受到美国前克林顿政府青睐的直接理由。一本书能够让一届政府的内阁阅读,足见其社会价值之重要。这也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教育与国家形成》一书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不平衡性和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不同时性前提出发对英、法、美以及德国进行了历史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国家形成与国民教育体系建立之间的密切关系,丰富了西方学者在解释各国教育体系发生学上的理论体系。确实,这种学术观点对于我们习惯于“现代教育制度”是建立在工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语境具有一定的学术补充价值。事实上,西方的国民教育制度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促进下得到建立和获得发展的,任何以一元论的观点去解释国民教育制度的发生都会遇到障碍。本书的作者在写作此书时其实带有深刻的民族主义情结,这种情结主要表现他对英国工业革命后曾经获得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却在20世纪变得如此暗淡表达一种忧思,而其中英国不重视国民教育一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还是那种逻辑,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是如此的重要,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政治、市场和学校》借用了政治学研究中的制度理论建立了一个分析学校治理的理论视角,提出在择校、竞争和学校自主权等要素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小学制度模式将更有效率,而学劵制是建立这样一种制度模式的途径。确实,在完全实现了教育普及化条件下去思考政治、市场和学校之间的关系自有其合理的逻辑,而对于我们在没有完成普及化条件下去思考市场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显得有些超前。学劵制在美国提出来之后还具有一定的思想市场,并且在一定区域内得到了实施,不过至今对它的评价还无法达到共识,因此切不可认为,美国在全国都在实施着这种制度。我国在某些地区实施的“义务教育卡”等改革似乎有模仿美国的学劵制之嫌疑。我们之所以把此书列入译丛中,是因为考虑到一种制度的提出总是具有这种制度的社会背景,我们要仔细地阅读此书后再判断是否有借鉴的价值是我们翻译此书的初衷。
这些书在当代西方教育研究中被广泛阅读,并引起极大争议,如《政治、市场和学校》在1990年出版时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并为学术界研究当代教育改革问题的论著所广泛引证,正如作者在中译版序言所说,此书面世时,“几乎引起了教育理论界的轩然大波”;《教育与国家财富》深受教育与培训工作者、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及政府决策人员的推崇,尤其是克林顿把本书列入必读书目,并把它推荐给其内阁成员,《商业周刊》把它评为在1992年出版的十佳图书之一。《教育中的放权和择校》与《教育与国家形成》在英国的《比较教育》、《比较》和美国的《比较教育评论》等专业期刊上多次被评论。我国的《比较教育研究》也发表过对《教育与国家形成》一书的评论。
此译丛试图把握当代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以及教育研究的学术方向,这些书可谓是我们关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窗口,我们期望译丛出版后能够引起更广泛的讨论,以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4年4月22日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