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大学治理的理想与现实——北大社《大学的逻辑》读后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大学治理的理想与现实——北大社《大学的逻辑》读后
作者:尤小立
2004-06-18 10:57:22 来源:
北大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张维迎教授,最近将他关于大学理念以及大学改革的思考,冠以《大学的逻辑》之名结集出版。
大学之为大学,从古至今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在西方,从传承关系看,大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知识传授型到研究型,再到综合型的转变。而从国家的分布看,也经历了由英国向德国,再向美国的转移。1916年,曾留学德国的教育家蔡元培改造北大时,借鉴了以洪堡为代表的柏林大学的模式,即将大学看作“研究高深学问”之地。蔡元培对北大的定位显然也影响到了张维迎。在《大学的逻辑》一书里,他多次谈及的大学的“传授知识”、“创造知识”、“追求卓越”的特性,正是与蔡元培的大学理念一脉相承的。
但时过境迁,目下北大的情况与上世纪初已经判然有别。而放开来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大学也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些基本现实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人们继承大学基本理念容易,可实践理念、体现理念却相当的困难。张维迎所说的“大学治理”正是希望通过制度建设来解决这个矛盾。制度创新在当今中国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即使是被称为“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的高等学校,机制调整也一直在进行着。但由于大学的制度建设既受到国家现有体制的制约,又受到长期形成的大学旧体制的惯性的影响,要一步到位显然是不可能的。北大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的提出,应该说是一种尝试。它以教师为突破口,希望借鉴美国大学的Tenure制度(即教授的终身教职),推行所谓“不升即走”(up-or-out),竞争上岗,以保证和提升北大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北大改革之所以引起这样大的反应,当然与北大在中国教育界的地位有关。有学者从改革的角度,给予北大改革者们热情的支持,但他们多是局外人;反对者还是以有切身利益关系的北大青年学者为主。因为“不升即走”的规定对他们的冲击最直接也最大。这里不想去判定北大方案的是与非,这个方案现在仍在讨论之中,要判定是非也为时尚早。但读过《大学的逻辑》中张维迎关于这次改革的系列谈话,觉得有些问题不仅涉及北大,对整个中国高等学校的改革都具普遍意义,所以也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先说评价机制的建立。按照张维迎的说法,抽象地谈学术规范没有意义,他认为学术规范是动态的,所以非一边改革一边建立不可。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是新鲜的,实际上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所走的一条捷径。但是经济建设与学术建设不同,一个企业从不规范到规范是受市场规律左右的,而大学里的学术不规范,特别是学术评价机制的欠缺所造成的后果,如果再有Tenure制度作保证,就很难解决了。目前中国大学的现实情况是,一些本来水平一般的人通过各种途径升上教授,当上领导,然后就重新修改职称评定的条例,结果新条例中教授的任职资格高不可攀,即使现任教授大多也无法完成。而按照Tenure制度,这些以往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仍可以继续高枕无忧,坐享其成。因此,在现阶段,要保证张维迎所一直强调的学术竞争局面的出现,还是必须先建立有效合理的学术规范和公正的学术评价机制。
另外,张维迎以西方大学教师与行政人员的比例,来说明目下的大学行政改革并不是当务之急。这个说法也值得商榷。据我所知,西方大学的行政人员虽占有很大比例,但他们除去校长等少数人以外,多是服务性的。教授是大学的核心,学术研究与教学是重中之重的意念也相当突出。而中国不同,高等学校的官本位意识并不比别处差。“一朝有权,不用作废”的意识也特别的强。正如张维迎所感受到的,国内的大学评比和这样那样针对教师的规定特别多。这样的特殊“校情”,可能更是大学制度创新所应考虑的内容。
张维迎理想中的北大,也是北大以外的人钦羡不已的。就理想而言,它恐怕也是所有居大学之中的知识人士的共同理想。但当下中国的高校不止北大一家,各校间的层次不同,差距也相当明显,而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不排除少数得到国家大力资助的直属重点高校,可以“与国际接轨”,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办成“世界一流大学”。但任何精英式的理想都必须落实到现实中国的土地上,这样才能在更大的范围影响社会,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04-06-18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内容
大学改革的“情”与“理”--北大社《大学的逻辑》 (2004.03.18 16:55:09)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