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信息世界的守夜人--上海财大社《会计伦理》 - 经管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经管
信息世界的守夜人--上海财大社《会计伦理》
黄磊
2004-06-30 15:55:10 来源:
我相熟的一位朋友,呕心沥血历时数载译成一部皇皇170万字的国外会计学名著,却被国内某高校教授以将所有会计数字乘以2的方式,窃为己有。“他竟然还是一个教授?我看他是在教人作禽兽!”那位朋友愤愤然道。我只好劝他这世界大抵如此,应该有信心等到“圣人出、黄河清”的那一天。
我虽然是“站着”说话,却也能够理解这位仁兄的“腰疼”和胸闷。“师道之不存,久已。”韩愈感慨若斯,而自唐以降,又幽幽千载,则久复久已。国内会计职业界近年来多为时人所诟病,看来,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当然,这样的断言只宜供在网上发贴所用,至多也只能归入“黑色幽默”之类。但时为总理的朱钅容基同志为上海及北京两所国家会计学院所分别题写的校训———“不作假账”,却多少体现了其良苦的用意。
的确,近年来,我国会计秩序的紊乱已非局部现象,最典型的问题就是会计信息失真,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深深地侵害着我们这个社会的肌体。比较典型的是上市公司造假东窗事发而引发的一系列的历年财务报表的追溯调整等问题,诸多所谓的“绩优”公司在洗尽铅华之后,终于露出了其庐山真面目。
从宏观层面来讲,会计信息的失真,将导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隐患和矛盾被掩盖,从而影响社会福利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微观层面来看,会计信息失真,将使企业一叶障目,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潜在的危机。
人们常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和“伦理经济”。与此相关的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国家、企业、社会、个人而言,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虽然西方世界,例如美国,也曾出现过安然公司、世界通讯公司等一系列会计造假丑闻,但其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备,则为此提供了一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体制的自我纠错的功能。而我们在这一方面,还任重而道远。在我们满世界寻求“市场经济地位”的今天,信用体系的建立,已是不可或缺的了。而会计信息的真实,又构成了其中的重要一环。
“事在人为。”毋庸讳言,在构建真实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道德与伦理的因素,已愈益凸现。虽然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经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篇”)但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诚信原则,却诚如郎咸平所言,更多地来源于西方基督教中的宗教情怀———“行事诚实的,为上帝所垂爱。”(《旧约·箴言》)西方早期的伦理规范普遍地将诚信原则作为神圣的职业观和经营伦理观。而这一点,在中国则不容乐观,俗话说:“无奸不商。”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注脚。
然而,若由此想到大兴教堂,着力培养国人“宗教情怀”,则未免有“买椟还珠”之嫌。“一万年太久”,不妨让我们看看西方现行的会计伦理的现状。
对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这么一种寄人篱下的被动状态,西方的会计职业界就做出了明显的警示:“如果向客户公司或公司集团收取的经常性费用构成了审计事务所费用收入的相当大一部分,就很可能导致自我利益的威胁,从而有损客观性。”这一表述源自于《会计伦理》一书(杰克·莫里斯编著,桂江生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该书是目前国内全面阐释与介绍西方会计伦理思想与规范的第一本译著,故本文的引述,皆摘自该书。)
《会计伦理》在转述英格兰与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关于“职业道德指南”时,针对上市公司,规定审计事务所对于“上市公司或其他公共利益公司”的依赖度,不得超过其执业总收入的10%。“事务所有责任……定期确保自己没有置于任何有关审计约定的批评之中。”并且,“审计事务所或事务所负责人不应当接受客户任何贷款。”诸如此类的风险警示被划分为“对审计客户的不当依赖”、“股权及其他投资受益权”等15类“特定威胁指南”。
在英国等西方社会,除了规定会计事务所相关的豁免披露事项、信息的不当使用等外,还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种种规制具体到其名称和所使用的信笺。例如,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动辄以“国际”等称谓自诩。
上述所有这一切,均在于确保特许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为了确保相关行为规则的实施,各种“惩戒方案”被一一列举。
近年来国内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制度建设亦逐步完善,但不可否认,在国内某些特殊利益集团通过灰色管道“数钱数到手抽筋”的肆无忌惮中,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其中起到了为虎作伥的作用。西方会计职业界的行为规范是建立在其制度内化为伦理道德层面的基础之上的,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其会计伦理由此而扮演了一个“守夜人”的角色;而非我们所批判的那种“假道学”。这种制度的内化,已成为西方信用世界的坚实内核。这诚如《会计伦理》一书的作者杰克·莫里斯所言,“会计语言的国际性,并不在于其数字的通用性,也不是因为跨国事务所的范围超出了国界,”而在于会计本身的“正直性、客观性与独立性”。虚实之间的会计信息世界的净化,固然是涉及到诸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但若不加强国内会计职业界的道德建设,制度建设亦将逐步沦为海滩上的沙器,其存在基础有被空心化之虞。本文开头所引述的友人的那一段牢骚,便是一个明证。
摘自:《中华读书报》2004-06-21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