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告白——苏州大学出版社“新人文对话录丛书”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告白——苏州大学出版社“新人文对话录丛书”
欧阳雪芹
2004-08-06 16:07:41  来源:  
 
 人文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知识分子意识,是知识分子所向往、寻找、建造并且坚守的人类精神的家园。而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教育市场化的背景下,世纪交替时刻的人类却面临着人文精神失落这一最严峻的课题。经济主宰社会、文化迅速贬值,知识分子面临多种选择,许多知识分子在丧失了中心话语霸权的同时,也消解了自我。但是也有不少人文知识分子对所处的时代保持着持续的热情,不愿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独立信念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勇于展示自己内心深处的精神品质和灵魂状态,对知识分子角色与使命进行自觉的张扬,对一切即定的历史秩序进行富于创建的质疑,以新世纪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未来和走向,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最广大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带入公众的生活。这种恒定的内心立场、明确的审美目标、浓郁的忧患意识以及对知识分子角色与使命的自觉张扬,都是我们这个时代十分珍贵的品质。他们的所思所想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为了表达这批人文知识分子对“这个时代的所思所想,纪念因为思和想而拥有的痛苦的快乐”,由苏州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尧先生和《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先生主编的“新人文对话录丛书”最近已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齐。该套丛书围绕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界尤其是文学界的思潮、主义和作家作品等,邀请了一批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的人文知识分子,诸如王蒙、贾平凹、莫言、韩少功、冯骥才、张炜、苏童、李欧梵、李锐、于坚等知名作家以及谢有顺、郜元宝、王尧、周立民、季进、王宏图、王光东等文学评论界的青年才俊,以面对面的对话形式,于交流中创造着一种思想的现场。他们或以“暧昧的方式”,或以“直面的姿态”就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思想文化问题进行充分的探讨和直抒胸臆的表达,凸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文化界的部分轮廓。
 该丛书共计十本,其中闪烁着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的睿智和理论的光辉。《王蒙郜元宝对话录》集中讨论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海外华人文学、当代文学批评现状,以及从诗歌的角度对中国文学的命运作了理性的分析与解剖,表现了王蒙从容、幽默、敏锐、宽厚而严谨的风格和“出口成章、连绵不绝、沛然而至”的语言魅力;《贾平凹谢有顺对话录》一书中,青年学者谢有顺的激昂、理性、侃侃而谈与中年作家贾平凹的沉稳、感性、从容不迫奇异而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在自然随意的谈话气氛中,我们体味到贾平凹对文学的坚守、对人生、艺术的独特思考以及《废都》出版十年后的思考与无奈,真切感受到两位备受瞩目的人文知识分子打开心扉、酣畅淋漓的思想交锋过程,难怪贾平凹由衷感叹“说了我一生说得最多的话”;作家苏童的作品往往给人柔丽、细腻、阴郁、潮湿的感觉,但阅读《苏童王宏图对话录》你感受最多的是苏童的明朗、洒脱,该书从作家创作心态与成长道路、新历史主义小说、香椿树街的世界、南方精神、直面现实的作品以及短篇小说的艺术等方面,对苏童的创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与梳理;自称为“行动知识分子”的冯骥才,在《冯骥才周立民对话录》中,从文化的角度畅谈了对人类文明的热爱、对人文精神的呼唤、对知识分子的责任以及对其钟情的“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奔走呼吁,显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这样一个文化转型期面对自我、面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因《上海摩登》在中国引起一股文化热潮而进入公共视野的李欧梵,曾在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大学执教,是位学贯中西的知名学者,其在与季进的对话中,彰显了一种全球化的开阔视野。他们对都市文化的现状的分析、对文化的现代性的思考、对多元化时代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的理解及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思想交流与探讨,其犀利的言辞和深邃的思想令一般的批评文章难望其项背,对读者颇多启发。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思想总是时代的思想。同样,“新人文对话录丛书”也是当代知识分子对历史和现实、对自己基本的精神立场和学术态度作出的独立思考,他们希望以自己清醒的、批判的声音重新把公众生活拉回到真实中来,恢复对社会、对自己的生存现实的反思能力。这种精神独白,是对历史如何塑造自己作出的深刻反省以及对自己的精神处境作出的清醒判断,更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对所处时代的生存现实保持的一种应有的热情和对文化的一种坚守。“新人文对话录丛书”所表达的自由和独立的思想,呈现着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最原生态的感受,较之于文本艰涩、华而不实的批评文本的高谈阔论,更多了些自然、随意而真实的人文气息,也许这就是对话体区别于其他批评文体的优势所在吧。

 (“新人文对话录丛书” 王尧林建法主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04.07.27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