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基因可以改良人类吗?——读广西师大社《差异的颂歌:遗传学与人类》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基因可以改良人类吗?——读广西师大社《差异的颂歌:遗传学与人类》
王大智
2004-08-24 16:56:10 来源:
4岁的女儿有一天突然问我:“妈妈,我从哪儿来?我小时候在哪儿?”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同时也颇有感慨:女儿已经开始思考有关生命的问题了。其实,在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我们从未停止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究:有人认为,生命是由超物质的力量“神”或“上帝”创造的;我国古代也有“肉腐出虫,鱼枯生蠹”的“自生论”;17世纪人们通过观察实验证明腐肉不能自生蛆,蛆是蝇产卵后孵化出来的,进而提出了“生生论”(蝇又是从哪来的呢?);19世纪“宇宙胚种论”颇为流行;20世纪苏联学者奥帕林首先提出“化学进化论”,认为原始地球上无游离氧的还原性大气在短波紫外线等能源的作用下能生成生物小分子,生物小分子可生成生物大分子并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多分子体系的团聚体,团聚体经过长期的演变和自然选择,终于出现了原始生命。如今,这一进化假说基本得到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可。
20世纪遗传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为人类合理解释各种生命现象提供了可能。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遗传密码字典的编写、生物体内控制基因表达的基因调控研究的进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及基因组草图的绘制无不令人兴奋异常。如今我们随意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就可能看到或听到类似“人类基因大解密”、“撩开基因神秘的面纱”等字样或说法,人类似乎不日就会攻克最后一道难题,未来美丽的新世界尽在我们掌握之中。另外,遗传学的分支学科“数量遗传学”为指导人们改良动植物物种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家们创造出许多靠传统农业技术无法实现的“人间奇迹”,人类的食物资源大大丰富,许多国家甚至因此摆脱了饥饿的威胁,转基因食品也被摆上发达国家的餐桌。既然科学技术已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而且已在对动植物物种的改良上得到了验证,为什么不把这些科学技术有效地转移以便改变人类物种,实现人们世代的梦想,创造出一个拥有健康体魄、超群智力的新人类呢?
法国遗传学家阿尔贝·雅卡尔教授在《差异的颂歌:遗传学与人类》一书中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一问题。他回顾了人类对生命现象的种种认识,并用一个简单的比喻阐述了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型就是乐谱,表现型则是我们所听到的交响乐;乐队指挥的个性通过交响乐表现出来,演奏者的才能决定着交响乐的奇妙或平庸。表现型是我们可以测定的个体的性状总和,基因型就是在个体被孕育时被赋予的基因集合。从某种程度上讲基因型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当然这一说法并不等于承认基因是万能的,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遗传学领域,虽然我们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过就人类目前的认识水平而言,我们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人类对基因型根本就束手无策。即使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对自身的基因有了彻底的了解,利用基因知识对人类的改造势必引起人类基因频率的变化,若群体中的个体都拥有相同的基因,群体就会失去更好的组合能力,到那时我们会发现是科学知识把人类引向了灭绝的境地。因此,我们也不该消灭有害基因、优待有益基因而应该保留由各种基因构筑的基因型的丰富性。
作者的论述似乎给人类那永世的梦想迎头泼上了一盆冷水,剩下的只有失望与悲观。不过作者通过大量例证对“改良”一词的重新诠释,又让人转而觉得庆幸。所谓对动植物物种的“改良”,实际上只不过是改变了它们的某些生物特性,为我所用罢了。这些被驯化了的物种也因此变成了没有人类就无法生存的物种。试想,人类所取得的科学进步一旦被某些人滥用,那么后果定会不堪设想。
作者通过对诸多遗传学概念的重新诠释及大量生动的事例对所谓的“改良人类计划”给予了无情的驳斥,同时对种族主义思想、靠测量智商及人在社会中的“成功”与否评判人的高下等说法予以揭露和批判。作者目光犀利,分析推理严密,结论令人叹服。值得注意的是,该书通篇洋溢着科学主义精神:科学的目的不是为种种疑问提供正确的答案,而是明确这些问题的意义;鉴于人类认识水平有限,对任何事情都要持谨慎态度;科学伦理就是要尊重事实;对科学要善加利用,否则只会作茧自缚;那些为达到某种政治企图打着科学的幌子而进行的欺诈行为是最可耻的行为;科学家要有科学公德,不要沦为罪恶势力的帮凶等等。雅卡尔教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或许对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启发,为判断科学与“伪科学”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差异的颂歌:遗传学与人类》/ [法]阿尔贝·雅卡尔著 / 广西师大出版社 / 2004年5月版)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4-08-20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