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新形式下中小学教材出版管理工作之我见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新形式下中小学教材出版管理工作之我见
赵国瑞
2004-11-04 14:22:06 来源:
今天的教育,必须着眼于明天的科技和后天的社会。中小学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而且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集中体现。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教材出版工作要转变过去的一些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强化教材出版工作的现代意识。
管理不等于教材的编写和编辑
就中小学教材出版工作而言,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教材的编写、审定、试用等;其二,教材的印制生产、供货等,前者以教育部组织编写为主,出版单位编辑协助为辅;后者则以出版单位为轴心,与各印刷厂、物资供应、新华书店配合完成。
作为出版单位的教材管理部门,所从事的工作虽然也主要是脑力劳动,但这种劳动不同于教材的编写和编辑工作。其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协助本地区教育部门编选、宣传推广教材,制定中小学教材用书目录,配合新华书店做好征订工作。2、作为制版、租供型版及相关出版单位之间的协调关系和印前的准备工作。3、安排教材生产任务、协调物资供应、控制生产进度、监控印制质量等。4、检查和审批出厂成品,配合入库发行,完成生产结算,做好印后服务。换句话说,出版社教材生产管理部门的职责就是通过与教育部门、负责印制工厂、物资供应商、新华书店的相互沟通,协调分工,监督控制等活动,将书稿、型版变成教科书,并配售给中小生师生。
教材出版新形式下的服务工作
中小学教材出版工作的中心是出版高质量的教科书保证课前到书,为国家的基础教育服务,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服务,一个从事教材出版的工作者,都必须从思想上明确自己工作的服务对象,增加服务的意识,清楚地知道自我作的成效如何,最终是由供给中小学师生的教材来实现的。教材出版管理工作的服务总体讲有三个方面,即为教育部门服务;为印制生产服务;为中小学师生服务。为教育管理部门的服务主要是通过相互的沟通来完成。向教材选用的决策者提供有关信息,使他们全面了解国内各种教材的状况,选用适合本省中小学的优秀教材,向教材编写者介绍教材生产工艺及新技术,保证教材编写的意图能够充分完美的展现。为印制生产服务是教材印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服务的中心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供优质的型版。2、根据印厂设备类别和档次,提出不同的生产实施方案。3、内容、图文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规格和质量的纸张。4、产品生产过程中,协调编、印、供、发之间的关系;以保证教材优质按期供应。为中小学师生的服务是指教材出版的售后服务,由于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因此必须树立明确的售后服务意识,从纯商业的角度讲,花了钱的学生应该得到印制合格的课本。教材印制的售后服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公开刊登教材不合格产品的调换办法,公布服务监督电话,遇有换书的情况必须负责到底。2、同教育部门,一些学校开座谈会相互沟通,调查了解教材的质量和课前到书的情况,征求售后服务的意见。教材出版管理部门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声誉,而且可以确保教材印制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如何强化管理
教材的生产与任何物质产品的生产一样,要经过多道工序,其看似简单的生产流程又是一个较复杂的多单位合作实施过程。加之教材的品种多,数量大,出书时间相对集中,产品质量尚无有效检测器具予以控制等因素,使生产管理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好教材生产的管理工作,就要围绕着多出高质量教材这一目标,改变管理意识,完善管理机制。出版单位教材的生产管理工作,由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大部门组成。两者有时相对独立,但更多的情况下互相交融,构成一个完整的教材生产管理体系。其内部管理应突出对管理机制、管理手段和从业人员素质进行优化,以保证教材生产计划的执行。教材成本与质量的控制,合理有效地利用生产厂家的技术设备。其外部管理应引入竞争机制,加强质量监控的力度,强化印制原材料的配置,严格工艺操作的规范,实现教材印制任务按期、保质、足量地完成。由于教材印制中不可预见的问题较多,管理工作必须在保证时间、质量的前提下随机应变处理,因此要有严格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办法,使具体的管理操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把管理的思想转变到以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把管理方式落实到强化岗位责任制的目标,把生产结构调整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使生产管理工作数据化、标准化、规范化。要想实现这“三化”,必须在管理意识和日常工作中突出一个“严”字,坚持一个“细”字,抓住一个“实”字。“严”就是要做到,落实有关教材印制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不心慈手软,不打折扣,使其执行到位。严格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做到奖罚分明。“细”就是要做好印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各品种的印制要求和特点,完备任务交接手续,掌握生产任务进程,跟踪进行质量抽查,划分落实管理的责任,并把它贯穿在全部印制工作中。“实”就是要抓落实,把印制质量和任务完成的好坏与工价和任务量挂钩,运用经济手段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保证每季教材能够按时送到广大师生的手中。
教材出版管理工作要从人治到法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建立一个规范、有序、充满生机活力的教材出版印制体系,就必须强化法制的意识,注重出版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提高依法经营管理的水平。同时,学会运用法律,也是教材出版管理工作改变过去人治为法治,变习惯为规范,优化教材出版印制环境的保障。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涉及教材出版的各方面都逐步开始推行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明确相互之间的成果、产品、劳务的转让或互供关系。教育部门规范了中小学教材的管理和编写工作,并通过与出版社签订教材出版合同或协议书,将所编写教材的专有出版权授予出版社,这一举措保证了中小学教学正常有序的开展,对教材工作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等教材出版单位,以协议书的形式,明确了各省、市、自治区租型单位有偿使用其专有出版权的印供关系,有效地制止了教材出版业务的纷争。各地的教材出版生产管理部门为了确保教材印制能顺利进行,分别同物资供应商、印制工厂等签订了有关合同或协议,使教材印制工作逐步走向法制的轨道。实施教材多样化方针以来,在教育部门和出版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教材已由绝对的统一性,走向统一性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局面。一纲多本,选用教材的权力下放到基层,减轻学生负担等教育改革,必将使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和发行发生很大的变化。教材出版如何接受市场经济法则的考验,怎样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深思的重大课题。
摘自:《中华读书报》2004年10月27日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