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文化经典:网络时代的情感家园——《情感的故事》主编感言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文化经典:网络时代的情感家园——《情感的故事》主编感言
肖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2004-12-08 14:43:58 来源:
•两个网上帖子例证
•发信人: hahaer (残阳)
信区: Melancholy
标题: 关于幸福的玩笑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2年06月13日23:18:27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幸福就是坐在走廊里面给MM打电话
不幸就是看着别人坐在走廊里面给MM打电话
痛不欲生就是那人在给自己的前女朋友坐在走廊里面打电话
•发信人: Anonymous (我是匿名天使)
信区: SecretGarden
标题: 又到这里来了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4月15日12:33:58 星期二)
转信
不知为什么就跑过来了今天是生理周期,很难受把课都给逃了静静地坐在宿舍里听室友讲着关于非典的各种各样可怕的传闻饿着疼得掉眼泪突然觉得生命好可贵一切都这样近
•网络是一个无限流动的虚拟的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没有一件东西不是在时刻编织中。网络的意义就是编织的意义。网络取消了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界限,每一个人都即是主体又是受众。即使单纯的浏览也以点击数参与信息的编织。网络写作或网络文学,在根本的意义上,就是一种反写作的编织文学。网络作家是同时以作者和读者的身份在写作。因此,网络小说永远是开放的,被编织着的。它不再具有纸本小说的单一性和整体性,它是多元的,是超文本。
•BBS是一个极端背谬的世界,在所有的人都以一个随意虚设的符号通过键盘与他人交流的时候,这种交流的必要性和真实性都被取消了。然而,另一方面,彻底的虚拟带来了彻底的自由,这使相互之间的交流又在虚拟的空间中获得了表达真实的自由和可能,因此,BBS又是一个“坦诚相见”的天外世界。匿名是为了隐蔽自我,而隐蔽自我又是为了真实地表达自我。BBS的背谬产生了深刻的网络心理学,而这种心理学无疑同样深刻地契入了当代青年的独特心理。
•网络并不是一个安全透明的情感释放空间。这个虚拟的空间并不是单纯的。有两个因素影响到这个空间的单纯性。第一,这个空间的虚拟性使你不能确定他者的真实性,因此也不能确定交流的必要性和可靠性,这会在你的心中产生一种自说自话的尴尬,并且逐渐培养成一种网络游戏心态;第二,因为网络是开放的,它同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侵入,因此它并不是青春的圣地,人为制造的各种虚假的帖子,会对阅读者形成各种诱惑和误导。在这个意义上,对网络的信任必须伴随着对网络的警惕。
•情感的双重需要:渲泄与认同。渲泄,是为了表达、交流。网络在跨时空的意义上,极大限度地满足了情感渲泄的需要。网络是一个无限开放的情感渲泄场。实际上,网络不仅为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提供了人与人之间广泛有效交流的可能,而且强迫性地加速和扩展了人们的情感交流需要。但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本质和编织动态,使情感认同的需要被无限延迟在持续不断的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或者说,网络如一条无边界的河流,裹携着个人情感奔流泛滥,而得不到停息和归宿。
•情感认同的需要,是自我情感的深度确认和心灵归宿的需要。情感认同,是以个体家庭史、民族史和文化史为底蕴的。稳定性和丰富性,是情感认同的双重需要。实现自我情感的认同,就是获得自我情感的稳定性和丰富性的过程。在文明时代,情感认同不是个人经验本身能完成的,它需要经过超个人的文化学习来获得。
•文化经典是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千百年的淘汰选择保留下来的情感智慧,它的稳定性是以丰富性、深刻性为基础的。一部文化经典就是一个伟大的心灵的生命结晶。它的意蕴不仅属于直接创造了这个经典的作者本人,也属于生产了这个作者的时代和它的源远流长的文化。金圣叹说:“世间妙文,原是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决不是此一人自己文集。”准确讲,相对于这个高速流变的时代给予我们的基本情感经验是变化无常和相应的浮华空泛,那么,文化经典给予我们的则是稳定丰富的情感认同资源。
•就此,我要提出一个观念:网络时代的情感经典化诉求。情感是最个人化,最富有变化的,因此情感具有反经典的本质。但是,另一方面,情感要寻求认同,就寻求稳定和内在的丰富,这就是情感的经典化诉求。简单讲,情感有渴求变化的一面,也有渴求稳定的一面。情感教育就是培养心灵在变化中实现稳定。当代现实生活只提供给我们情感变化的一面,不提供给我们情感稳定的一面。这是在当代生活中,为什么人们(尤其是青年)在情感生活中普遍感到不安,甚至虚无的原因。
•在网络时代,保持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是保持真正的以个人自我的方式进入历史的前提。因为纸本的稳定性不仅承载着传统的稳定性,而且它真正邀请你以自己的时间,自己的速度,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的感知、想象,进入经典文本中积淀的历史。阅读文化经典,是当代生活中实现情感认同的稳定和丰富性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过于强调个性和变化的时代,文化经典将我们的个性引入更深刻丰富的人类共同感的基础上。孟子说:“圣人先得吾心。”阅读经典,则是于文化历史的深刻处,求得自我情感的稳定性和丰富性资源。我们编选《情感的故事》,正是从引导青年朋友由这浮华的现实深入到文化经典提供的稳定性和丰富性资源着眼,目的是为大家的情感认同提供一个深厚的文化基础。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