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广矣大矣,广大悉备——评华东师大社《周易图说总汇》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广矣大矣,广大悉备——评华东师大社《周易图说总汇》
2004-12-15 16:27:49  来源:  
 
 《周易》一书,窈冥恍惚。易图学为《周易》系统象数易学中的一个分支。依据《周易》卦之图象而演绎出的大量易图,体现了古人运用形象思维和象数思维表达哲理和数理的高度智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周易图说总汇》为易图学研究之集大成之作,近获2004年度国际易学伯奖。以国际易学联合会创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朱伯先生命名的国际易学伯奖,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东方国际易学研究基金委员会设立的最高学术奖项,每两年评一次,每次评出两本最近出版的易学研究学术专著(海内一本,海外一本)。《周易图说总汇》是2004年度惟一获国际易学伯奖的图书。
 用图的方式去探解《周易》在隋唐之前就有,但真正重视易图创作并形成图说之风的应始于宋代。易图在《周易》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其主要特点是以图谱的形式去探究与解析《周易》蕴蓄宏深之义谛。历代对于易图的价值是有不同看法的。如清人胡渭就力辟易图,欧阳修、陈应润、黄宗炎等对易图亦持反对意见。但肯定易图的也大有人在,邵雍、朱震、张行成、刘一民、来知德、胡煦等莫不然。我认为胡煦在《周易函书约存》之“总义”中说的话较为中肯:“文字浩繁而图象简约,文字显易而图象隐深,藏万于一,纳须弥于芥子,穷幽测奥,实费且难。舍其隐,务其显,置其难,是逐浩渺于洪流,而未探泉源之不匮宜矣,宁能彻《周易》之大原而一以贯之哉!”用易图的方式来解说《周易》,其妙处是能将《周易》繁复玄妙的义理阐释得简明扼要,即“藏万于一,纳须弥于芥子”。但有的易图也有“隐深”的一面,因此应不废弃文字之解说,两者结合起来,庶能“彻《周易》之大原”。用图的形式去解说《周易》无疑有其价值,我们反对的是作无关《周易》要旨的易图推演,或将本来有些并不复杂的易理演绎得很艰深。《周易图说总汇》既收各类易图,也收各种配合易图的易说,这对我们研究易图学、研究《周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周易图说总汇》由李申、郭两位先生历时数年编纂而成,收集自商周汉唐到清末的易图4000余幅,附图说百余万字,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河图》《洛书》编、《先天图》编,中卷为《太极图》编、卦变图编,下卷为“其他易图类”编。这是到目前为止收罗最为完备、规模最大的易图汇编。古代汇集易图颇有影响的著作如南宋朱震的《周易图》、唐仲友的《帝王经世图谱》、明代章潢的《图书编》皆不能望其项背,今人已编纂的若干易图著作也非其俦。事非经过不知难,资料的收集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书编纂者在资料收集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因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本书收集的《易庐藏书》及某些孤本、善本中的易图,是一般《周易》研究者难以轻易见到的。惟是之故,是书之问世,省却研究者四处奔波、搜寻翻检资料之烦苦,有功《周易》研究不浅。
 大而言之,《周易图说总汇》有“图”有“说”。除收集的易“图”量大而全面之外,其易“说”,即相关的文献资料之收罗亦甚为宏富——始于《尚书》、《穆天子传》等专书,终于清光绪年间之文献,由是演绎易图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鉴于文献资料大体按年代编排,故本书实为一部粗略的“易图学发展史”。对《周易》作专题的研究无疑有助于《周易》研究的深入。自古至今,有关《周易》的研究之作薪积川流。有不同角度的《周易》研究之作,也有不同角度的易学史的研究之作,但从易图学的角度对《周易》作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之作尚未出现。这应该说是《周易》研究的一大缺陷。如前所说,易图学在《周易》研究中有独特的价值,更何况有关易图学发展的历史积淀十分深厚,从宋到晚清出现了大量易图之作,现在应该说是到了总结的时候了。《周易图说总汇》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但提供了有关易图的丰富资料,而且提供了许多有关易图概念的历史渊源。易图虽然大量盛行于宋、元、明、清,而易图的概念却可以上溯到唐、隋、南朝、汉、秦以至上古。如黑白点阵《河图》、《洛书》最早见于宋代刘牧的著作《易数钩深图》,然其概念的源头我们可以从先秦的文献中找到。《尚书·顾命》有云:“河图在东序。”至汉代则有书籍《河图》、《洛书》。又如《太极图》先出现在宋周敦颐的《太极图易说》,而“太极”的概念在先秦的文献如《老子》、《庄子》中早就出现,更不用说见于《周易》了。再如“卦变图”先出现在南宋朱震的《易卦图》,但唐朝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中已比较详细地谈到东汉虞翻的卦变说。凡此种种文献,本书莫不收集。如从清理有关易图概念的源头入手,科学考察易图概念的历史演变,深入解剖不同历史时期易图创作的特点,方能写出一部比较成功的“易图学发展史”。
 《周易图说总汇》虽尽可能包罗全部易图与图说,但决非徒为材料之堆积,其收集“图”、“说”,严加考订,辨别真伪,故时有新见,颇多创获。如编纂者考出《大易象数钩深图》实为元张理撰,纠正了长期以来流传为南宋杨甲撰的谬说。另如《四库全书》误将明钱一本的《像抄》为胡居仁的《易像钞》,误将明朱升《周易旁注前图》中的“二十六宫图”与说为萧汉中《读易考原》中内容等等,编纂者莫不正。凡此种种,若于易图学研究一知半解,而无多年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考索之工夫,岂能有此发现。但鉴于本书的体例,编纂者无法在书中作详尽的考证,只是把结论告诉读者,其考订成果已在别处发表,颇得学界认同。故“总汇”云者,非特文献资料之“汇总”而已,实隐藏着有自己独特眼光之学术判断。正因为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判断,编纂者对所收集的“图”与“说”凡有疑义与错误的地方,用加页末“编者注”的方式加以纠正。这也显示了编纂者处理所收集材料态度之谨严。另一方面,所谓“总汇”,并不是说所有易图及图说都已收罗完备了,而是说大体齐备,基本了反映易图创作的历史面貌。
 本书的价值主要当然是为易图学研究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资料,但它的贡献事实上并不局限于此。由于本书涉及到易图与佛教、道教以及易学与天文、数学、律吕、医道、古筮数术等等关系,因此它事实上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许多问题的研究,显示宽广的文化视野,它的价值因此是多方面的。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太极图》问题不但是宋明理学的基本问题,而且同时也是道教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因此,把《太极图》的来龙去脉等问题研究清楚,其意义与价值就不仅仅局限在易图学研究方面。本书卷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谈《太极图》的,有二百多页,约占全书篇幅的百分之十。另如编纂者在《编者序》中所指出的:“人们还不大熟悉的是,《河图》也不仅是易学问题,而首先是一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汉代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书关于《河图》也有很丰富的材料。从这个角度说,《周易图说总汇》同时也是为广大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准备的。
 《周易图说总汇》的出版,诚《周易》研究史上的一件盛事,将极大地推动《周易》研究特别是易图学研究的向前发展。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2004-12-10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