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撩开月球神秘面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月球的故事》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撩开月球神秘面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月球的故事》
李元(天文学家)
2005-03-10 16:42:25  来源:  
 
 月球——地球在太空中最亲近的邻居和最忠实的伴侣,即使在今天对于人类来说它依然充满了神秘色彩。

 嫦娥奔月的故事源自久远的年代,但是嫦娥工程的启动却刚刚开始。从神话到科学,在全人类,在全中国都历经数千年的漫长岁月,而随着嫦娥工程的步步实现,也使中国人一步一步更加靠近了月球。我相信中国人民对月球的兴趣和关注将会与日俱增。正在此时《月球的故事》一部百科式的趣味的科普读物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不能不看到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在科普选题上的远见;不能不感谢天文学家马星垣和傅德谦二位译者的忠实明快的译文;不能不钦佩原书作者,世界级的天文科普作家P.摩尔的这部精彩实用的著作,20多年前我们曾通信相认,如今他已经是82岁的高龄老人。为了更好地了解《月球的故事》的特色和价值,我特地在春节后元宵节前邀请了我的老朋友,首都师范大学的马星垣教授到我家的书房里来谈天。
 书桌上放着一架直径50厘米的月球仪,这是在我的指导下不久前才由西安阿尔特弥斯科普公司制成的样品,上面绘制了月球正面和背面的主要月面特征和几百个以著名科学家和学者命名的环形山等等。这时仿佛月球就在我们面前,对照书本来说就更加有趣,并富有立体感。在《月球的故事》的“月貌阅读”部分,共有16幅月画图解,绘有环形山等月面特征并标有中文名称,对于了解月面特别形象,尤其是用望远镜观测月球时,它们是最忠实的导游,因而这部分共有80多页,是本书极为重要的部分,而且是图文并茂,每幅月面图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介绍这一区域有哪些重要的山、“海”、“湖”、“沼”。这几百个月面人名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译名,两位译者为此下了不少功夫在查找考证,使译名尽量符合各个学者的译名读法和他们所在国家的读音一致。在本书的“月面构造名称表中列出了700多位月面人物姓名的西文中文,人物的专业和生卒年代,这些对一般读者好像用处不大,但是对于热衷于观测月球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们却是极为有用的资料。据我所知,这样详尽的图文对照的月面图表,我国过去还没有出版过。
 这部月球科普书在我尚未阅读之前,出版社的范春萍编审就在电话中对我说,这本书是她看到的最详尽的月球图书,她说这是一本最权威、最周详的月球全书,是天文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案头书。书中对月球状况、月球的历史、人类认识月球的过程、月球的前景、月球的海,陆,环形山全家福、月球与人类的关系,月球观测指南等都有生动而全面的描述。正如在《出版周刊》上说:“月球——地球在太空中最亲近的邻居和最忠实的伴侣,即使在今天对于人类来说它依然充满了神秘色彩。跟随本书作者帕特里克·摩尔,你可以将这些谜团层层解开。”在《亚马逊网上评论》中写道:“世界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兼作家帕特里克·摩尔在这部著作中充满洞见和幽默,再加上他提供的各种月面图和解说,将使你轻松接近月球的秘密。”
 马星垣教授谈到这本书的一些特点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作者在月球的神话和传说中,介绍了东西方许多国家和民族这方面的史料,有中国、日本、埃及、巴西、土耳其,甚至于还谈到格林兰人的月球传说……本书的另一特点是博引,他把儒勒·凡尔纳在《漫游月球》科幻小说中提到的飞船发射点和有大望远镜的天文台竟和美国发射空月火箭的地点相差不远。也和美国帕洛马山天文台的万米观天巨镜的位置接近。他在月球起源部分也详细列举了拉普拉斯、达尔文的学说,同时也列举1974年美国天文学家哈特曼的碰撞学说。本书的另一特色是数据精确,处处给出有关的月球数。本书作者不仅仅是一位资深的科普作家,而且是一位长期有经验的月球观测者。他在介绍观测月面部分不仅告诉你观测的月面目标的位置、大小、高低,而且不定期传授他亲身的观测经验以及在不同时期、太阳照射的不同角度下,环形山等月貌形状的变化情况。并且提到月球表面并不是一成不变已经无可观测之处,而是月球有着瞬变事件的发生,他在一幅图中标志了月面瞬变事件的分布和类别,是穆尔自己参与绘制的一手资料。他还指出用望远镜观测月球是天文爱好者可以做到和很感兴趣的活动。本文作者也有这种经验和乐趣。我在10岁时第一次用双筒镜(蔡司50mm*18)看满月时给我的惊喜至今记忆犹新。原来才知道满月在望远镜中除了十分明亮之外毫无立体感。摩尔还论述了环形山最可能的形成是流星体的撞击,并且指出不久前对月球大气的探测毫无收获,也谈到月球生命的问题,他幽默地写道:“最终把生命带到月球这个千古荒漠,并在那里永久居住下来的将是我们地球人自身。”
 虽然这本《月球的故事》已经是很完善了,但是我还不太满意的是,P·摩尔在他的大量编著的天文学图书中(他是当今天文科普图书编著最多的天文学家)很多都采用公制单位,而这本书中却全用英制?他明明知道在月球上也有用中国古今天文学家(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石申和今人高平子)来命名的环形山,特别是在月球正面的高平子环形山,他却只字未提。此外,虽然书中有16幅标有人名的月面图,但图太小,而且是手绘轮廓图,既无立体感,又无真实感,我相信一些经验不足的天文爱好者们很难根据这些图就能得到顺利的观测成果。我建议下列补充资料:1.北京天文馆编印的《天文爱好者》月刊。2.西安阿尔特弥斯科普公司制作的《月球仪》及其有大量月球幽云的说明书。
 我和马星垣教授的“月球访谈”结束了,几个小时之后,我面向晴朗的夜空,那雄伟的猎户星座和天狼星当空辉耀。月球正走在双子星座中,和它附近的木星遥向呼应。我不禁想起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名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但是这最后一句在李白在世的一千多年后应该是“共看明月不相同”了。如今已是君不见嫦娥工程已启动,中华儿女探月忙!

 (《月球的故事》[英]帕特里克·摩尔著马星垣傅德谦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39.00元)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