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需多面兼顾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需多面兼顾
赵家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05-03-11 16:25:14  来源:  
 
 编者按:目前,课程建设在各高校受到普遍重视。从早先提倡的优秀课程到现在树立的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的内涵向更加注重质量的方向延伸。精品课程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教育特色的标志。

 在形成本院校办学特色的过程中,课程是重要的载体,办学特色正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抓好课程建设,对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高职课程有别于“学科型”教育,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因此,高职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上。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优选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材、高水平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课程体系建设要全面
 一般地,课程建设需要考虑自身的系统性、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内容的组织形式。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着眼点的,因此在构建时一般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所制订的综合能力表,构建成新的课程(模块)体系,并按照层层分解的子能力要素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然后再按课程规律把相关内容有机衔接。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中,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但也不刻意去打破,内容的取舍遵循教学规律,知识结构有序可循,知识的综合具有有机性和相融性,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呼应,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组合知识,确定基本内容。内容中应明确课程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结果,教师不引导学生过多地探究“为什么”,而是使他们懂得“是什么、怎么做”。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正确运用方法进行操作,或是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征,在教学内容中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内容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坚持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工程实践性训练,既反对忽视基本理论对实践的重要作用和人才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又要防止把能力的培养误认为就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处理好基本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
 同时,在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要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把握好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建设的主线,改革不适应专门人才培养的体系和结构,要把计算机技术引入课程教与学,使教学内容与地区或行业经济及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历来是学校建设和教改工作的重要环节,有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也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应紧紧围绕“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展开,形成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一定比例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群体。高水平的主讲教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保证之一,要为主讲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的环境,保护他们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教育水平。对参加课程建设的青年教师应严格要求,给他们压担子。在教学工作的同时参加科研或生产实践,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让他们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作用,形成稳定的教学梯队。

 教学方法与手段需创新
 良好的创意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课程特点灵活的方法实施教学,如强调“面向工程一线”,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加大训练强度;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考试方法等。
 在教学手段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授课。完善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师教案、习题、实验(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授课录像等网上资源的建设,方便学生在网络中的自主学习;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只有通过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把各项教学活动落实到实处,才能使精品课程地促进学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精品课程才有生命力。

 教材建设是关键
 除了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外,教材建设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课程目标,抓好主教材和实验、实训等教材的配套建设,主要由行业组织、学科专家和主讲教师自行编写和制作相关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内容应符合教学内容和体系要求,适当引入本课程领域中的一些科技内容、新工艺和方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并留好“接口”,便于修改和重新组合内容。教材的形式应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便于使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反映课程的特色。

 实践基地建设要重视
 精品课程配套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部分,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精品课程实训,要求,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把单个实验(训)室的建设,向综合性、创新型实践基地发展。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与相关企业联手,建立合作机制,把课程搬到企业中,建成能适应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基地。

来源:《现代教育报·教材周刊》2005-02-25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