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样本分析--南京大学出版社《实践的冲撞--时间、力量与科学》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样本分析--南京大学出版社《实践的冲撞--时间、力量与科学》
胡一虎(科技工作者)
2005-06-10 16:46:32  来源:  
 
 如果要从仍然包围着人类的不理性的趋势中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就务必要巩固和强化理性地认识世界的洞察力。

 《实践的冲撞》是一本时髦的或者有用的著作还是一本不看也罢的垃圾,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件事情。《实践的冲撞》对于普通读者是很难读懂的。我首先想说明一下自己的背景,我长期受科学训练并长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很早的时候就喜欢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作品。这经历与《实践的冲撞》的作者安德鲁·皮克林非常相似,皮克林1970年毕业于牛津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73年获伦敦大学高能物理学博士学位。1984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元勘研究所获科学元勘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就是后来他的成名作《建构夸克:粒子物理学的社会史》。

 抽象理论的线索
 科学元勘实际上的英文意思就是“科学研究”,为什么要起“元勘”这么一个拗口的名字呢?科学元勘,指从社会的维度(元)去研究(勘)科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元勘小组”(Science Studies Unit)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学术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盛,这一学派在短短的20年时间内,就占据了西方科学文化研究的主战场,占据了主要的杂志期刊。其基本特征是强调:第一,社会的价值不能与科学研究相分离;第二,科学知识不是对自然的反映,而是科学共同体内部的成员相互间谈判和妥协的结果;第三,主张科学知识和事实本质上必须作为一种社会产品,特别是一种政治产品,科学探索过程直至其内容在根本上都是社会构造;特别是自然在确定科学真理的问题上没有什么意义;第四,科学研究应该更加民主化;第五,物理学应该服从于社会科学,或者说,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一学派可以分为爱丁堡学派和巴黎学派,前者努力追踪经典的社会变量与相关的群体知识内容之间的因果联系,其目的是想表明科学知识并不是什么对自然的反映,不过是依附在其赖以生存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一种工具;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有早期的皮克林。后者以微观的方法为见长、大量进行科学的案例研究,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对科学进行内在的描述和解释。
 科学元勘小组提出的“强纲领"SSK的思想渊源在科学哲学上可以追溯到库恩的“范式”理论、奎因的整体论、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知识纲领与罗蒂的实用主义。在社会学上,可以追溯到迪尔凯姆、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与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他们从来不隐瞒自己的相对主义趋向,这种教条认为真理是相对于我们的知识背景而存在,这种背景决定着我们思考方式的框架,从一个框架到另一个框架,真理发生了变化。由于不同的框架具有不同的理性标准,因此,不同文化、范式或传统之间都就像是不可理解的。这里的要点:第一,断定在一定的论题上会有不同的信念;第二,确定在给定的范围内所发现的这些信念中哪一个取决于使用者的环境;第三,无偏见性原则和对称性原则:应该毫无偏见地对真理与虚假、合理性与非理性、成功与失败,这种二分法的双方进行解释,上述解释是对称的,同类型的原因既能解释正确的信念,也能解释错误的信念。按照这种观点,有关自然秩序的一般观念,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原始人的宇宙观、还是爱因斯坦的宇宙学,同样都是虚假的,或者同样都是真实的。
 《实践的冲撞》是皮克林的颇具影响力的《构造夸克》的研究工作的继续,对既有的科学实践、科学家的角色以及科学真理的本质的思想提出了挑战。有人认为,它加深了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呓语还是真知灼见
 皮克林把科学理论看做是科学家之间的社会协调的特殊的文化产物,他批评把“实验看作是理论的至高无上的权威”的实在论观点。他说“当科学家通过对自然进行研究而做出科学判断时,我却试图理解他们做出这种科学判断时的文化内涵。”70年代早期,“味道”模型与“颜色”模型就被认为是对夸克的不同解释。但70年代后期,大多数不同的物理学家团体发现“味道模型”是适合他们的特殊兴趣和实用目的,而“颜色模型”却不能。结果“味道模型”就变为整个物理学共同体的制度化的程序与实践的一部分。正如皮克林所说的那样:夸克被保护在高能理论物理学的几种次文化的实践中,并且在这一保护过程中,它变为了实在”。他评价道‘“相当简单,物理学家之所以接受这一理论,是因为在这一理论中,科学家们能更富有成效地进行讨价还价”。
 在因提出电弱统一理论:统一了电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与另外两位物理学家分享了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斯蒂芬·温伯格(Steven Weinberg)看来,皮克林在书中把高能物理学中的重点转移描写成“不过是一种时尚的改变,就像从印象派转向立体派,从长裙子转向短裙子。”对于这种-论调,温值格以物理学家的身份说:“许多正在尽职的科学家发现,这种‘社会建构论者’的观点与科学家们自身的经验不符合。”并认为“按照这种(社会建构论)观点,科学理论除了是社会建构之外什么也不是,这在我看来是荒唐可笑的”。对于科学规律的发现受它们的社会背景的影响这种论调,温伯格作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习惯性地做起了思想实验:“如果我们认为科学规律的适应性足以受发现它们的社会背景的影响,那么出于一些可能的诱惑而迫使科学家去发现更无产阶级的或更妇女化的或美国的或宗教上的或印欧语系的或任何其他什么的他们所需要的规律。这是一条危险的道路……更有引起争议的危险。”
 《实践的冲撞》分析的例子,在我看来,很难说有道理,也不一定是错误的,但是它对于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来讲,是可有可无的。今天,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无疑已经进入衰落期。这里有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就是索卡尔的恶作剧。1994年,纽约大学的量子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Alan Sokal)向著名的文化研究杂志《社会文本》递交了一篇诈文,标题是“超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其目的是检验《社会文本》编辑们在学术上的诚实性。结果是5位主编都没有发现这是一篇诈文,没有能力识别出作者有意识捏造出来的一些常识性科学错误,也没能识别出索卡尔在编辑们所信奉的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科学之间有意识捏造的“联系”,一致通过把它发表,1996年索卡尔公布真相,引起知识界的一场轰动。这就是著名的“索卡尔事件”。
 索卡尔是一位在政治上持左派倾向的物理学家,使他感到更为不安的是,自七十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引发的相对主义思潮是以政治上的左派面貌而出现的。从文艺复兴以来,左翼思潮一直是和科学结盟,反对蒙昧主义,相信理性思想和客观实在的分析(在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而这两者是反对由强权所提倡的神秘主义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然而在过去20年中,大量“进步的”和“左派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家,由于受法国思想家的后现代主义和美国的女权主义影响,已经抛弃了文艺复兴的思想遗产,投入各种相对主义的怀抱。索卡尔自己说过,他的诈文的目的是要把左派从相对主义思潮中解放出来。
 这篇诈文一出现,就立即触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由科学家、持实证主义立场的哲学家组成的科学卫士与后现代思想家之间的旷日持久的“科学大战”。皮克林当然是后现代思想家中的重镇。
 在“索卡尔的恶作剧”一文结尾温伯格写道:“如果要从仍然包围着人类的不理性的趋势中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就务必要巩固和强化理性地认识世界的洞察力。”我想,在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之后,我们应该有智慧和信心重新认识我们的知识构成,并能够有所选择。

 (《实践的冲撞--时间、力量与科学》/ [美]安德鲁·皮克林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28.00)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2005-06-03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