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从经验到独创——读格非《卡夫卡的钟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从经验到独创——读格非《卡夫卡的钟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钟明奇
2005-08-02 13:37:50 来源: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有学问的人,更需要有思想的人。没有思想不成为作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了一套“走近大师系列丛书”,是几位当代著名作家阅读经典作品的读书札记,展示了作为作家的思想者在阅读文学大师作品时思考文学、社会与人生的风采。格非的《卡夫卡的钟摆》是其中的一本。
《卡夫卡的钟摆》所论除废名外,全是外国作家,主要有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麦尔维尔、詹姆斯·乔伊斯、昂贝托·埃坷、卡夫卡、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英玛·伯格曼、布努艾尔等。作者有着非常丰富的外国文学知识,对上述作家与作品的阅读与批评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如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评价:“我感到托尔斯泰的作品仿佛一头大象,显得安静而笨拙,沉稳而有力。托尔斯泰从不屑于玩弄叙事上的小花招,也不热衷所谓的‘形式感’,更不会去追求什么别出心裁的叙事风格。他的形式自然而优美,叙事雍容大度,气派不凡,即便他很少人为地设置什么叙事圈套、情节的悬念,但他的作品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紧张感;他的语言不事雕琢、简洁朴实但却优雅而不失分寸。所有上述这些特征,都是伟大才华的标志,说它浑然天成,也不为过”,“驱使他(托尔斯泰)写作的动机并不是做一个一流的小说家,而是他那野草般丰富而深邃的思想惯性,再加上那野牛一般的体力和过人的精力,小说只不过是他发泄过剩精力的一个天然渠道。因此,我觉得他被称为一个思想家也许更合适”(《列夫·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读如此优美而能深中托尔斯泰及其作品肯綮的文字,岂不是一种很高的艺术享受?如果没有对托尔斯泰作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的研读,是很难如此恰如其分地把握住它们的特质的。
宏观的会通来自微观的悉心体味。上述这种对经典作家作品整体的正确把握来自对它们的深入细致的阅读,格非对经典作家作品的创作意图、思想内容、叙事艺术、人物形象等等的剖析确乎都是非常精细而又独到的。即以列夫·托尔斯泰而论,他认为列夫·托尔斯泰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图解自我观念的作家”。又如在谈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一文中,作者能注意到历来研究者与教科书几乎都忽略了的人物查利·包法利,通过鞭辟入里的分析,认定“这个人物对作品主题的深化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另一方面,作者对一个作家的评论,不是就这个作家而论这个作家,除了能把他们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文化氛围中去讨论之外,还特别擅长通过比较去凸现各自的特点,使所论立论视野宏阔,得其神髓。如列夫·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思想家,但他们表达思想意识的方法很不相同:“托尔斯泰小说中的思想是统一而和谐的,人物仅仅是作者手中的一个道具而已,它服从于作者的调遣,是作者本人思想的一个代言人,或者某个侧面或剪影,作者的主体性特别清楚。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人物既是客体,同时也是主体,人物大多不受作者的制约,也不代表作者,它只对自己负责”,“如果我们把列夫·托尔斯泰看成是一个思想的表现者或概括者,那么陀氏仅是一个陈述者”(《〈罪与罚〉叙事分析》)。这事实上事关不同作家不同的叙事风格,乃是通过严格的比较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格非在他所论及的作家中,经常喜欢作这样的比较。
格非虽然欣赏托尔斯泰对叙事艺术的漫不经心,但他本人是很重视小说的叙事艺术的。《卡夫卡的钟摆》是书中的一篇,以此作为该书的书名,在我看来,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作者对小说叙事艺术的特别关注。他在《卡夫卡的钟摆》一文中写道:“卡夫卡的故事是一个不发展的故事,从起点回到起点,或者说在各种因素的纠缠中陷入了泥沼,剩下的就是一只秋千的摆动。”卡夫卡有些作品的叙事风格一定程度上如同钟摆之运动。钟摆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叙事的代名词。他在论麦尔维尔的《白鲸》一文中也谈到“从《白鲸》的结构来看,它的情节几乎是‘不发展’的,或者说是发展得很慢”。诚然,作者所讨论的经典作家的叙事艺术,绝不局限在“故事的不发展”,他所谈叙事艺术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在《〈罪与罚〉叙事分析》一文中,他总结陀氏小说的叙事特征就有“复调小说”的形式、“全面的对话性”、“惊险情节”、作者的隐退、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关系等,并谈到对加缪、卡夫卡的影响;在论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时,指出乔伊斯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出他心目中小说的“史诗形式”;在介绍昂贝托·埃坷的《玫瑰之名》时,谈到作者对于文体的机智与敏感,该小说具有“语言与文化协商”的叙事氛围;在评述博尔赫斯时则指出其尝试用学术论文的方式写小说。如此等等。
全书分三部分:一是“点击大师”,如上所论,是对作家与作品的评论;二是“非常看点”,收录格非谈论文学写作的一篇文章;三是“相关链接”,介绍格非在国内外发表的主要作品以及他所喜爱的书籍。“非常看点”收录的论文的题目是《经验、真实和想象力——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学写作》。如果说“点击大师”部分是对历史上有关作家创作经验的总结而面向过去的,那么,此文是作者思考当下文学创作境遇而面向未来的,主要探讨全球市场化背景下消费社会中文学创作上的重要问题,体现了一个有责任感的当代作家对文学创作前景的忧虑与思考。格非得出的结论是,文学创作既不能迎合市场,也不能完全拒绝市场,而必须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去使用文学发展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切资源,并把它纳入到自己的写作视野中去,真正建立起个人与现实的有效关系,从而确立一种整体性的写作观念。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2005-07-22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