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之道》节选)北大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之道》节选)北大出版社
2005-11-24 17:26:49 来源: 北大出版在线2005-11-16
苏格拉底没有在一所宁静的庙宇或校园中进行探索。相反,他经常出没于大广场———全雅典最拥挤和嘈杂的市场。这里是每个雅典人每天都要去购物、得知新闻和传闻,并且享受生活的地方。
喜剧诗人欧布卢斯生动地描述了它的景象:
你将在雅典的大广场的任何一处地方找到一切可供出售的东西:无花果、目击者、葡萄串、见证人、鹰嘴豆、诉讼、番樱桃、法律、滴漏、告发……
在这里,在阿提卡的阳光下,苏格拉底在新出炉的面包和刚从港口运来的海鱼的味道中进行对话。他和他的朋友都不得不提高嗓门,因为小贩正在叫卖他们的器皿,铁匠正在敲击他们的砧子。
苏格拉底最喜欢光顾的地方之一是位于大广场一角的鞋匠西蒙的作坊。它的遗址已经被发掘了出来并且通过散落在地上的鞋钉和刻着西蒙名字的茶杯得到了确认。
在这段出自一篇典型的苏格拉底的对话的引文中,苏格拉底正在要求年轻的朋友欧绪德谟设法认识自己。这段引文节选自色诺芬的《回忆录》,他和柏拉图一起忠实地记录了苏格拉底的生平与思想。
苏格拉底:告诉我,欧绪德谟!你是否去过特尔斐的神谕宣示所?
欧绪德谟:是的,没错,苏格拉底!我去过两次,每当我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的时候,我都要寻求最好的建议。
苏格拉底:你是否注意到了它的入口处刻着的一段铭文?那里是你进入神庙的必经之路……
欧绪德谟:哪一段,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就是认识你自己(gnothi seauton)。
欧绪德谟:哦,是的!但我想我没有过多地注意它。他们总是催着我进进出出,我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思考它。
苏格拉底:但后来有没有想过呢,欧绪德谟?当你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的时候,你是否认为它是值得思考的呢?
欧绪德谟:没有,我从来没有,苏格拉底!当我离开那里的时候,我已经得到了神谕的建议,而且我认为没有必要再去思考它。但我猜想我认识我自己,我的意思是说,我怎么会不认识呢?我真的没有那么复杂,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好的,只有你敢于承认这一点,欧绪德谟!但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一下,昨天我看见你在阿里司泰得挑选马匹。你是不是想买一匹马?
欧绪德谟:是的,苏格拉底,我正要去那里做成这笔交易。
苏格拉底:那么你一定花了不少时间去观察那匹马,以便确认它是否强壮、健康和驯服?
欧绪德谟:那自然,苏格拉底!我一连几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在牧场和马厩边转悠。
苏格拉底:那么你是否已经想好,要如何使用那匹马以及它可以为你做些什么?
欧绪德谟:那正是我最关心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那么你在观察那匹马的时候,有没有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权衡它?
欧绪德谟:的确如此,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然而,欧绪德谟,你没有向一位预言家或者一位祭司寻求建议,不是吗?
欧绪德谟:当然,苏格拉底,我为什么要那么做?我能够自己鉴别那匹马,而且它适合做什么已经很清楚了。
苏格拉底:然而当你准备做出一个足以影响到你的一生的重大决定时,你却接受了神谕的建议而不愿意听从“认识你自己”的忠告……
欧绪德谟:我明白你的意思,苏格拉底!我至少应该像审视我的马一样审视我自己。
苏格拉底:没错,欧绪德谟!而且你是否认为人们在了解了他们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时候,可以做出更加明智的抉择呢?
欧绪德谟:的确,苏格拉底!我们的朋友波多克勒斯昨天不是还在抱怨他现在干的陶匠活,并且希望找到一个更能发挥他的才能的工作吗?
苏格拉底: 是啊,我记得那次对话!这正是我要和你交谈的原因。我想你可能会认为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什么东西适合他们,而且知道他们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够做什么。通过做他们擅长的事情,他们既达到了目的又取得了成功;通过不做他们不擅长的事情,他们避免了错误并且逃脱了不幸。
欧绪德谟: 我的确多次看到过那段铭文,苏格拉底,但是我从未意识到它对我有什么用处。我猜想他们之所以要把“认识你自己”铭刻在特尔斐神庙的大门之上,是因为假如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无论你从女祭司那里得到了什么建议,你都不能正确地理解它或适当地使用它。
那些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和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能力的人都会陷于这样的境地,不论他们是在与别人打交道还是在做其他事情。
对自我认识的高度强调才是苏格拉底最为关注的焦点。
早期的希腊哲学家所关注的主要是宇宙的本质,他们提出的学说都是为了论述物质的基本形式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而苏格拉底之所以不同于赫拉克利特和阿那克萨戈拉等所谓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就在于他使哲学回到了现实。他是第一位对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的哲学家。古罗马演说家西塞罗指出: “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请到了人间,并且将其根植在了人类的城市和家庭之中。”在使哲学研究变得更有意义的基础上,苏格拉底还发明了一些用来认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的新方法。
第一,他依靠理性而非启示。这一点在他对欧绪德谟的提问中表现得很清楚。他要求我们凭借我们的智慧,而不是凭借祭司和神谕的建议来认识自己。
第二,苏格拉底怀疑“传统的智慧”。几乎在每一次对话中,他都反对像大多数人一样轻率地回答那些最重要的问题,如什么是爱、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友谊等。一旦我们的决定有可能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方式,苏格拉底就会要求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自己的兴趣、价值和才能。苏格拉底拒绝接受轻率的回答,他证明了这样的回答要么是自相矛盾的,要么是没有意义的。讨论这些重要问题的时候,最早闪现在我们头脑中的想法大都是错误的,而且不利于我们做出圆满的决定。
第三,苏格拉底通过对话的方式来探讨这些问题,因为只有通过互相帮助,我们才能看清自己。我们要向别人表达和证明我们的思想,并且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听到我们应该表达出来的思想之前,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真实的想法,而只有在把自己的信念和意见表达出来之后,我们才会发现它们并不像表面上那样的明智与可靠,而是可以对其加以某些改进。
然而,如果我们用来认识和储备生活的主要工具就是我们自己,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的便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心灵、价值,以及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智慧的方法。
当代的苏格拉底精神
本书向你推荐了苏格拉底之道。但这条“道”真的行得通吗?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它难道不是一个过于宏伟的目标吗?苏格拉底难道不是“万里挑一”的具有普通人所望尘莫及的特殊才能的人吗?
把苏格拉底的火种传递给我的第一人理查德·米歇尔认为,苏格拉底已经为我们回答了这些问题。米歇尔本人也是一只难以对付的“牛虻”,他以“反传统的语法家”而著称,并且把这段话用作了他的一本书的书名。因此,他理所当然地把苏格拉底视为自己的榜样。
米歇尔设想了一位对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一无所知的外星人。这位外星人为了研究人类,选择了两个试验品: 苏格拉底和米歇尔。这位外星科学家在他们身上发现了自我意识和选择这两个共同的特征,并据此把他们同地球上其他生命形式区分开来。
我们之所以不同于狐狸和橡树,是因为我们可以认识自己,并且知道我们可以认识自己。像其他生物一样,我们也有欲望和冲动,但我们能够以惊人的毅力不让它们成为我们的必然属性,而是让它们以某种奇妙的方式游离在我们的本质之外。我们可以疏远它们、改变它们、判断它们,甚至抛弃它们。不错,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我”,但当我做出上述选择的时候,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我,而只是我的东西。接着,这位外星科学家又研究了他的两个试验品苏格拉底和米歇尔的区别。他最感兴趣的是参照人的上述两个基本特征来比较他们。
米歇尔借这位外星科学家之口得出了一个悲观的结论。同苏格拉底相比,米歇尔不得不承认:“我的人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破碎’了,苏格拉底是正常的人,而我是一个被扭曲了人的本质的怪物。”但米歇尔也注意到,他可以找到一个辩护者———苏格拉底本人!
苏格拉底会一如既往地说:“不对,这位年轻的朋友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怪物。凡是我可以做到的,他都可以做到,他只是没有做而已。而他之所以没有做,是因为他还具有其他一些属于人的本质的东西,而且与你在我身上发现的那些能力相比,这些东西所具有的人性一点也不逊色。在我们当中,有些人会比其他人睡得更沉一点和更长一点。如果我们没有在其他人的帮助下苏醒过来,就有可能在睡眠中了此一生,而永远得不到这样的能力。但我们能够苏醒。”
苏格拉底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就是,我们能够做到他所做到的事情。没错,我们只有像他一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了解我们的心灵。米歇尔还进一步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应该听从苏格拉底的忠告。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苏格拉底都坚持认为:他并不是一个特别机智、博学和聪明的人。他多次宣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因而只能像我们一样循序渐进地探索真理。
如果我们想控制自我和认识自我,就必须坚持像苏格拉底一样:提出问题、深入思考、解放思想、借鉴别人的观点和关心自己的灵魂。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地调动你的能力,以便使你成为一个有思想和有道德的人。
《苏格拉底之道》〔美〕罗纳德•格罗斯 著 徐?| 李思凡 译,北大出版社2005年版
来源:
北大出版在线
(教育出版中心)2005-11-16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