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新媒体 新文明——推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新媒体导论》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新媒体 新文明——推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新媒体导论》
张国良
2006-05-19 11:10:54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网站2006.5.8
目前,“新媒体”(New Media)一词,已为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点击google进行搜索,“新媒体”有80多万条中文相关信息,而New Media更有8亿多条英文信息,可谓相当热门了。但是,热门并不等于成熟。事实上,正因为大家对“新媒体”的真谛和前景仍不甚了解,所以才涌现了如此高涨的兴趣和众多的探索。
何谓“新媒体”?一般来说,“媒体”也称“媒介”、“传播媒介”或“传媒”,意指:传播过程中传送、接受信息的中介,其内涵包括了相应的技术、载体、机构等层面。例如:“报纸”这一媒体,既是一种印刷技术,又是一种内容载体,还是一种信息机构。
至于“新”,当然是相对于“旧”而言,综观人类发展史,其实每个阶段都有各具特色、风行一时的“新媒体”,或取代、或促进、或融合“旧媒体”。例如:远古的烽火台、纸草;近代的杂志、报纸;现代的广播、电视;以及当代的互联网、手机等。
这并不是说,任何媒体的意义、作用统统一样,它们之间有种种差别。诚如英国学者Graham所言,“某些科技创新被期待产生比其他科技更深远的影响力”,剃须刀与原子弹、游戏机与互联网,自然不可等量齐观。按Graham的观点,在各种新科技、新媒体中,有些是带根本性的“创新”(radically new),有些只是花样翻新的“新颖”(novel)而已。G.Graham.江淑琳译.网络的哲学省思[M].台湾: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3.
那么,与过去相比,现在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一是“新媒体”的种类大大增加了。我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展过一项上海传媒变迁的定量研究发现,上海市民1985年只能使用“老三样”(报纸、广播、电视),而1997年却享有了“十八般兵器”(例如:录像机、传呼机、VCD、摄像机、手机、互联网等等),时至今日,更是蔚然大观,又增添了MP3、DVD、IP电视等等。张国良.面向21世纪的上海市民与媒介文化.香港: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99;张国良.上海市民与信息化.传播学研究集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二是“创新”的含量空前提升了。尤其是互联网和手机,堪称人类传播史上两项最为重大(就其统合性、终极性、完美性而言)的高新科技,被分别称作“第四媒体”、“第五媒体”,它们的结合,更将造成人类传播形态的革命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势必极其深刻地影响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以及一切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对此,许多敏锐的学者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例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Castells这样写道:“网络社会代表了人类经验的性质变化。……几千年来表现的特征乃是自然支配了文化。……(如今)我们已进入文化仅指涉文化的新阶段,已超越自然,到达了自然人工再生成为文化形式的地步。……由于历史演变与技术变迁的汇聚,我们已进入社会互动和社会组织的纯文化模式之中。
……(也就是)生活在一个从根本上是社会性的世界之中。”接着,他又补充道:“但这未必是令人振奋的时刻,因为终于在人类世界里独处的我们,……可能不喜欢类似的景象。”M.Castells.夏铸九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确实,一旦我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完全被“新媒体”包围和左右,喜耶?忧耶?还难以断言。
但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认真观察、深入思考这一新生事物与人类文明的互动关系,即其规律和趋势,已是社会各界,尤其是传播业界和传播学界的当务之急。
正是在此背景下,以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蒋宏教授为首的写作团队,同心协力,推出了这样一部适时回应莘莘学子和各界人士迫切需求的《新媒体导论》。我有幸先睹为快,通读之后,获益良多。无论从材料的丰富性、实用性,还是从叙述的全面性、学理性,以及结构的合理性、文字的可读性来看,都可称是质量上乘之作。
我相信,它不单将广泛受到读者的欢迎,并将切实有益于我国“新媒体”传播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网站2006.5.8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