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名家评说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名家评说
2006-09-01 10:41:57 来源: 南京大学出版社网站
《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名家评说
中国古代杰出人物的深邃思想和精辟见解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继承发扬。人类一切优秀的东西,它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的今天,《丛书》的出版,将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丛书》学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 曲钦岳
现在我们有一个任务,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这就必须对“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历史人物的传统思想文化作出总结。匡老主编的这套《丛书》,就是对“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传统思想文化作出全面总结,因而非常有价值。
这套《丛书》我已看了其中的几部,觉得充分体现了才、学、识,即史才、史学、史识的三个标准。“史才”,表现在《丛书》中,是文笔优美;“史学”,即资料,对资料加以考证,写出著作;“史识”,指观点正确,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指导写作,对古代传统思想文化进行总结、评价,很有全面性。
——《丛书》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教授 张岱年
这套规模巨大的《丛书》的特点之一是其原创性。历史上虽然有《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惠泽学坛数百年的巨著。《永乐大典》虽然凡两万多卷,但主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条别分类。近八万卷的《四库全书》,其功也在于集辑、提要诸方面。而《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则是经过数百名学者二十余年来沉潜于研究,涵茹古人著述而后著成的思想文化研究的专著,总数达六千余万言,是具有原创性的思想文化项目。这是罕见的。
——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教授 张岂之
我同意将匡老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视为“本世纪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这部大型丛书,当然是对我国几千年传统的尝试性总结,它使子孙后代知道我们的祖先想过一些什么和怎样想的,更重要的则是历史唯物主义为准则,评定一下他们哪些想法有助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今天及今后该想些什么;换句话说,它不仅承担起“承先”的责任,还义不容辞地要“启后”,使我们的思想界乃至全体人民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社会里的政治文化生活更加活跃起来,从而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
——《丛书》学术顾问、南京大学教授 程千帆
一个国家立国之精神,往往与其历史上思想家之学说有着密切之关系,匡亚明先生组织众多学者通力合作撰写中国思想家评传,集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必将对发扬我中华之精神、推动我国之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丛书》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教授 汤一介
《丛书》正确、合理、谨慎地处理了这样几个关系:一是虚与实的关系,即作者的理论观点与传主思想实际之间,能相互结合,水乳交融;二是古与今的关系,即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丛书》所研究的均属于传统文化范围],但《丛书》能够做到古今融合,“通古今之变”;三是死与活的关系,即死文化与活文化的关系,传主作为死人,作者要使其在自己心中活起来,才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四是文本与解释的关系,传主的思想是以文本的形式与作者见面,作者是通过文本来解释传主的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张立文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出版,中国和世界各国任何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者,都会注意到它,因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世界共有的财富。从这一点说,《丛书》的质量如何非常重要。《丛书》继续出版下去,肯定是功德无量的。像宋应星、宗喀巴这些传主,在思想上与庄子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过去国内的学科分工太细,各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中国古代学术江文、史、哲结合,现代学术也讲“科技整合”,现在《丛书》注意并进行了这种结合,研究面很广,这是非常好的。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陈鼓应
中国少数民族多居住在边疆地区,东西南北都有。假如我们在思想文化研究上注意到这方面,提倡在思想文化上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使大家都认识到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使大家都感到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光荣,其意义便不可低估。《丛书》中有不少少数民族出生的传主,他们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建设起了添砖加瓦的作用。如李贽(回族)、玄烨(满族)、宗喀巴(藏族)等。对这些少数民族中的杰出人物予以表彰,有利于民族团结。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王尧
《丛书》的作用有四:一、它扩大了思想家的范围,通过对其思想的总结,丰富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二、对200多位传主进行评价,作出比较恰当的历史定位;三、借鉴作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有哪些精华今天还可以借鉴;四、启示作用,过去,对老庄思想,对儒家的恕道、孝道,多持批评态度,现在看起来,这些都值得在讨论。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茅家琦
这套《丛书》的编写很有意义,从《丛书》的总目录中可见,科学家有20位之多,占1/10。过去研究思想家,一般把科学家排除在外,这部《丛书》是个创举,突破了过去对思想家的限定,把科学家列入思想家的行列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古代有很多科技成就,这些成就都是依据一定的思想而取得的。科学家对宇宙的探索、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以及在科学研究中重视理论创新,这也为思想家、哲学家的思想的升华提供了源泉。从历史上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思想家对科学很有造诣,对哲学思想概念的提出很有帮助。科学与传统思想有某种联系,有交接点,这些传统思想在科学家的实践中得到了发挥。如中医的整体观念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陈美东
来源:南京大学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