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前行中的小结——《出版与近代文明》后记 河南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前行中的小结——《出版与近代文明》后记 河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建辉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2006-10-12 10:25:33  来源: 河南大学出版社网站2006-9-12 
 
 差不多二十五年前,我在武汉大学学习,专业是历史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出版工作,业余有所研究则主要是出版方面的工作问题。约从1996年开始,我将业余研究的方向又转回到所学的历史专业中,对近代以来的出版史做一番研习。那时将近40岁,也刚好投师在章开沅老师门下,做攻读近代思想文化史方向的博士生。那以后的十年来,心力和着艰辛劬力完成了两个课题的研究,出版了《文化的商务》和《老出版人肖像》两部著作。此外还发表了约四十余篇习作,三十余万字。成果不算多,因为是在业余进行的,也算是难得了,故而敝帚自珍,总想找机会将散篇的论文结集付梓。河南大学出版社在出版编辑研究的学术出版方面向为重镇,故特请马小泉总编辑审阅予以出版。

 我做出版史研究,是因为想尽可能结合工作,这也就决定了我的研究格局的走向。我已经做了二十五年出版工作,我想尽可能地发挥优势。这些优势主要是:

 经验与学术的结合。因为我有做出版的经历和经验,比之高校的学者有职业历练的优势。因为我受过较为正规的学术操练,比之高校围墙以外的学者又具有某些科班优势。所以我的这种格局能够结合两部分的优势而扬长避短。这些成果的发表也体现了这种结合,一半发表在学报上,一半发表在出版专业报刊上。想来也是,出版界的不大容易见得到学报,高校的不大容易翻阅出版报刊。此其一。

 出版史与思想(文化)史的结合。做出版史研究极易陷入史料的钩沉,缺乏通识,而做思想史研究又容易入于玄妙,难见扎实。我试图打通两者,自辟蹊径。此其二。

 点与面的结合。也就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所谓面,就是以近代九十年为剖面,因为这是现代出版的起点,也是新中国出版的源流之一。所谓点,就是上海与商务,以上海为中心,因为那里是近代中国出版的中心;以商务为中心,是因为商务是近代以来中国出版的重镇。这是直探本源之法。此其三。

 图与史的结合。大概是受了“左图右史”的传统的影响,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比较重视图片,有的文章发表时就配有图。这次结集因为忙而未能自己动手,只好委请在做“出版学术网”的章雪峰同志帮助,将我平时积累的一些图片编配入文集。请读者注意,我的这部文集决不枯燥,并不是因为有这些图的烘托,而是论题的新颖和行文没有八股气。此其四。

 2004秋以后,我所在省份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省委决定让我主持新组建的长江出版集团的工作。这是一件比研究历史更艰难的工作。章开沅老师一直有教导说,研究历史的也要创造历史。为了一心一意做好实务创造历史,很长一段时间我将无精力继续从事近代出版史的研究,也不能“王公卖瓜”了,于是将这些文章集中起来,作为对这一段研究历史的经历的纪念。同时因为不知不觉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吾生也愚,结此小集,也算是对于五十年生命历程的一个纪念。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也供为出版史研究者批判之鉴,以期对学术有所裨益。(据《出版科学》2006年第3期)
  
 2005年春节初稿,2006年春节改定(作者单位: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出版与近代文明》,王建辉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来源:河南大学出版社网站2006-9-12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