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增强法律意识 维护作者权益——上海交大社举行辞书著作权保护座谈会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增强法律意识 维护作者权益——上海交大社举行辞书著作权保护座谈会
撰稿:汪俪 侯俊华
2007-01-31 09:07:40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侯俊华供稿2007.1.30
辞书著作权保护座谈会于2006年12月12日下午在我社会议室举行。参加座谈会的有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界同仁,《中国新闻出版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报》、《文汇读书周报》、《上海新书报》、《社会科学报》、《读者导报》、新华社上海分社等媒体记者,上海新闻出版局版权处处长武幼章、上海著作权保护协会秘书长任彦、上海书刊发行业协会会长张金福、《汉英大辞典》作者吴光华,以及我社社长、总编和相关人员等共计三十余人。座谈会由张天蔚总编辑主持。
座谈会围绕我社《汉英大辞典》遭诉讼的版权纠纷案例展开了讨论。首先由《汉英大辞典》责任编辑徐德胜先生介绍了我社辞书出版的一些背景情况,并指出《汉英大辞典》是我社获奖的品牌图书,是主编吴光华在我社出版的七部词典之一,近期遭到江苏一个教授的诉讼,称“剽窃”其作品达4000 多条。徐德胜先生据理给予驳斥。然后,吴光华教授就《汉英大辞典》的编写目的、对象、宗旨和体例结构等进行了具体介绍,并与那个江苏教授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并揭露其作品中存在大量涉嫌抄袭他人作品的现象。上海著作权保护协会秘书长任彦就辞书著作权的法律概念、汇编作品的著作权、汇编作品的独创性以及作品的合理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身兼吴光华教授代理律师的任彦律师,在向与会者提供的代理词中,明确指出:“根据原告在其汇编作品的前言所声明的,‘为了例证力求典型,其译文多采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译本',和在法庭回答法官的答词中,也承认其作品中所编的材料,一是来自他人作品;二是‘合理使用'他人作品。这是不是合理使用?可以说不是,其实也是一种擅自使用行为;三是自己创作的,数目有多少呢?据原告称,证据中有91条,但那91条,原告至今尚未举证。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原告创作的,到现在他自己也说不明白。因此,原告对这部汇编作品享有的著作权是不完整的,更说不清楚被告到底侵犯了他的多少著作权,也就是侵犯的比例占多少?而绝不是原告在诉状中所称的4000条。他人享有的著作权怎么能算你的,难道就因为你将他人作品收集、整理后便成了你的‘作品'?!因此,原告无权主张这部分权利。”任彦律师认为:交大出版社对讼争图书尽到了合理注意义务。至于书稿中是否有剽窃现象,出版社是很难审查的。出版社与作者签订的图书出版合同中就有一条,叫‘担保条款',即作者保证自己的作品没有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如有发现,作者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经济赔偿。
之后,与会者自由发言,参加会议的各出版社代表对辞书的著作权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译文出版社的代表认为:辞典是出版社的品牌,出版社应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保护相关品牌;教育出版社的代表认为:辞书的著作权体现在其整体构架、思路和选词中;张天蔚总编辑认为:著作权法应在促进作品的繁荣和对著作权人的保护方面取得平衡;辞书出版社的代表对辞书释文的著作权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辞书出版社在保护本社辞书著作权方面的经验。
座谈会在热烈、诚意、和谐的气氛中结束。(撰稿:汪俪 侯俊华2006.12.15)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侯俊华供稿2007.1.30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