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广谷大川异制 民生其间者异俗 评《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较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广谷大川异制 民生其间者异俗 评《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较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
李海东
2007-11-06 13:39:36 来源: 中山大学出版社
《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较研究》
岭南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一般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岭南是我国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地理的发展,深受襟山带海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条件地区差异明显,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丰富多彩,极富地域特色。
《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较研究》一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岭南广府、客家、福佬民系的历史人文地理比较研究”的成果,是司徒尚纪教授研究岭南文化地理的又一部力作。该书的出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和广东省新闻出版局2001年度重点图书补贴。该书以民系及其地域为架构,主要运用历史人文地理的理论和方法,首先阐述岭南各民系形成的历史地理基础,他们变迁、分布和发展的历史变迁,对比他们对环境感知和对土地、矿产、海洋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差异和利病得失,进行各民系地区城镇体系、交通网络、聚落等物质文化的特质和风格比较,继而对比其语言、风俗、宗教等精神、制度文化层面上的异同,阐述各民系文化圈接触与整合的形式和后果,最后提出评判民系历史人文地理格局的地位和作用,建立民系人文地理新格局的对策和措施。
该书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的岭南历史文化地理图景:在岭南,广府系形成最早,定型于唐宋,占据了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和沿海低地,立足于商品生产和建立基本经济区,形成经济优势和空间效应,其稻作文化、商业文化、蓝色文化发达,风俗中融入大量古越人遗俗。次为福佬系,形成于唐宋,占据了潮汕平原,形成以精耕细作农业为主的高效率资源和空间利用方式,同时注重捕捞、养殖水产,发展海上运输和贸易,海洋文化发达,富有闽文化特色。客家系来得最晚,形成于宋元,只能进入交通闭塞的山区,以山地农业为主,矿冶业比较发达,村落聚族而居,建筑形式以大屋为主,保留着浓重的中原文化传统;但迫于人口和环境压力,导致经济滞后和人口外迁。但经过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使得三大民系的文化差异在不断缩小,趋近。
该书有如下一些特色:
1.开我国民系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先河,有创新意义
在我国的民族研究中,以往偏重少数民族研究,对汉民族研究不多;在汉民族研究中,又偏重整体性研究,对其各个组分及组分的对比研究不足。而民系与文化不可分割,民系研究实质上又是区域文化研究。目前对岭南民系历史地理研究甚为薄弱,有些领域几乎空白,间或有民族、人类或考古学者从事过民系研究工作,但限于个别民系或偏重于其历史、语言等方面研究,没有或很少涉及他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因素及其空间组合;已有成果分散或仅为片段,缺乏系统、全面、深入地对岭南民系历史地理的研究。该书是我国第一部民系历史地理著作,论述了岭南汉民族三大民系的形成、发展,分析比较各民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特质和风格,阐述各民系文化圈接触和整合的形式和后果,提出建立岭南民系人文地理新格局的对策与措施。该研究属民系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而历史文化地理又是21世纪地理学和社会学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在理论上具有创新和填补空白的意义。而且该书借助文化圈概念及其划分,最先总结民系文化圈接触形式及其文化整和效应,并鲜明指出应充分估计民系历史人文地理差异的正面、负面效果,提出建立既保持民系文化特色又适应新形式的民系区域互补的人文地理网络的必要性,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由此该书又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2.运用多学科方法,内容全面,综合性强
该书内容以历史人文地理为主,涉及文化人类学、文化生态学、历史学、农史、建筑史、文化史、区域史等,以自然科学为主,多学科交叉、渗透,涵盖面广。除了使用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从中梳理出各民系形成、演变和迁徙历史外,还借用民族学、民俗学等比较方法,界定民系性质、差异和联系;使用文化生态学方法,比较各民系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与资源的历史过程、特点和规律;使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复原民系历史分布、迁徙和聚落格局;使用区域对比方法,确定各民系所在区域的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和异同,以及建立新人文地理网络的依据;实地调查,解剖典型民系区域特色。而且,该书将现代地理学空间分析、计量地理方法引入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有助于推动历史地理学方法革新;提出建立民系历史人文地理网络概念,将使民系研究更完整和系统,也为同类研究提供范例。
3.研究区域典型,有示范作用
岭南是我国汉民系分布最广、情况最复杂的地区,又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近年来不少地区制定的各种发展战略因忽视了区域文化背景和特色,而缺乏应有的深度或有失完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区域经济水平的差异,深层原因还是文化差异。该书将研究选题落实到此地域,在实践上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成果提出既保持和发扬民系文化特色和优势,又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并提出缩小民系差异的对策和措施,对加深对岭南区情的认识,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或规划,提高中华民族、民系的凝聚力都有重要现实意义。
4.立论有据,见解精到,论说有力,考证周详,材料详实
一定的自然人文景观对塑造特定地区的群体面貌有着巨大的催化作用,以往一些研究论岭南历史人文面貌时,往往停留在史料堆砌上,多限于现状描述。作者浸淫岭南区域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数十年,胸怀岭南,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钩沉古籍,并努力做到实地考察,用实证材料直接为不同民系以及之间的历史与现状做出科学论断,并以个人的专业素养和笔触,从当代交叉学科时代的要求出发,不仅复原了岭南各民系历史人文地理面目,反映了各民系历史发展、开发利用资源、创造民系文化的过程、特点和规律,而且就不同地域的民系所具有的特质为制定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战略提出具体意见。其考证周详,见解精到,而且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体现了学术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
总之,该书从经济生活、城镇建筑、语言、习俗、观念形态、社区结构、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探讨了岭南文化特色和风格形成的地理基础及其演化过程,不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积累,适合地理、历史、社会、文化、民族、方志、文史、规划等研究和实际工作者,以及相应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决策人员、地方干部等使用和参考,而且该书文风朴实,通俗易懂,一般读者也可阅读,可作为认识岭南区情的乡土教材,有利于将人文研究精髓转变为社会共同的财富。
来源:中山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