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全新结构的《生物医学伦理学导论》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全新结构的《生物医学伦理学导论》
肖平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
2007-11-08 14:22:00  来源: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2日 
 
 2007年8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杨建兵王传中主编的结构全新的《生物医学伦理学导论》(下文简称《导论》)。该书对医学和生命科学中的道德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探讨,对生物医学伦理学学科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提炼和归纳,既有效地提升了传统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品味,也为现代生命伦理学找到了学科发展的根基。笔者认为该书固然可以作为医药院校学生的教科书,同时,也可以作为哲学专业和生物学专业学生的辅助教材、本学科的教师参考书,甚至对于关注生命伦理问题的科技与社会工作者来说也不失为一本有益而且有趣的读物。

 笔者认为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首先,是该书的结构。《导论》意欲融医药伦理和生命伦理于一炉,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与此前出版的本学科其他著作有明显的不同。丘祥兴主编的《医学伦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8月版)比较关注医药专业实际工作中的伦理问题,针对性强。在结构安排中,丘版教材的伦理学基础理论讲得较实,问题涉及的面也较广,从医患、预防、护理到生育控制、临终关怀,医学技术研究,是以医药内部的行当结构为逻辑来划分专题的。《导论》则比较具有形而上的特点,全书的结构方式十分新颖。该书“导论”部分为讨论生命与医学的伦理问题规定了理论范围,明确了研究的对象与性质。然后是并列的四组问题,它们分别以“生之伦”、“死之理”、“存之道”、“活之德”命名,讨论“生存死亡,伦理道德”的重大热点问题。在“生之伦”中讨论了节制生育、生殖技术以及基因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在“死之理”中讨论了面对死亡、安乐死以及临终关怀等伦理问题;在“存之道”中讨论了医患关系、临床诊治、护理以及医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在“活之德”中讨论了医疗改革、公共卫生以及医德医风等伦理问题。我以为这种从作者对生命与医学伦理的理解出发的结构,不仅透露出作者突破研究套路的学术勇气,更直陈对生命医学伦理的理解。而且,私以为作者对生命医学伦理的总体把握应该说是准确的,有概括力的,生命与医学是生死哲学实现演绎的重要领域。不管作者的这一结构是否精致完备,它展示给学界的这种勇气和思考足以让人称道。

 其次,《导论》有明显的形而上色彩,作者希望通过对应用领域中的伦理问题作哲学价值的考察,可以提升对这些问题的把握。这一考虑建立在对医学科学、生命科学甚至是公共卫生、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伦理问题的深刻理解。例如:对生殖技术和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解,以及对生殖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的讨论关系到对生命的理解与认识;对临终关怀、安乐死的伦理讨论关系到对生的价值内涵和死的尊严的认识。这些问题无不透露出人类文化的哲学价值观和生命观的信息。这是作为有高级思想意识的人一旦存在就在思考的问题,是象人一样活着的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每天面临生死,助人逃生的人一定要解决的问题。早些年我就开始关注生命伦理问题,但觉得很难做。在这个领域中,差不多的具体问题都涉及到生死的重大哲学问题。如果不从哲学意义上理解生死,似乎总觉得参不透。但如果从哲学意义上去认识,又觉得太过抽象,太费解。我也参加过计划生育工作,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讲,我知道五个孩子吃饭和一个孩子吃饭之于生活品质的道理。从生育和节育技术来讲,我却不能辨别胚胎与生命,不能理解怎样才是恰当的技术运用。当社会学与医学见面时内心的困惑就更大了。所以,做具体医药和医学研究工作的人是需要哲学认识来支撑的。《导论》使我们认识到哲学探讨的重要意义,为专业学习的学生开辟一块对专业问题进行哲学认知的空间,为思想和道德情感困惑的解脱提供了一个途径。我认为教科书,尤其是大学的教科书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些无解和难解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的空间扩展,而不必在意是否给出了答案或解决的办法。因为有些问题是永恒的,答案也是随时代、文明发展变化的,所以不必去追求肤浅的答案。这样对学生的思维锻炼也是有好处的。

 第三,该书作者以严肃的学术态度认真地做学问,他们的论证以大量翔实的文献资料为基础,使该书对相关学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资料价值。尤其在理论问题的探讨方面,作者们的眼界与见地都是值得欣赏的。作者不仅广泛地了解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熟知古今中外有影响的伦理思想和价值原则,而且了解医学、生命科学领域的伦理热点问题,了解现实生活中公共卫生领域的伦理问题。这都需要有以多个学科知识为前提的研究,而不是一般性的了解,因为一般性的了解难以对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分析问题也就不会如此透辟。从书中透露出的信息让读者感到,作者深入研究资料的功夫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同时,他们密切关注学术研究动态,最近的重大学术会议的情况也在他们的书中反映出来,这表明他们良好的研究素质。

 第四,境况伦理学对伦理问题的实景分析方法是很有说服力的,该教材引用来自生活实践的案例,也起到同样的作用,案例不仅使要说明的理论问题突现,并且生动,针对性强,而且贴近现实,有说服力,易于理解。案例法在该书作者那里是有意识地使用的,作者认识到案例法的论证优势,不仅在全书中使用了案例法,而且还在第三章“生物医学伦理如何实现”的结尾处,特别介绍了“临床伦理学四主题案例分析法”。不过该书在使用案例法时也不平衡,有些章节就几乎没有什么案例,让人觉得说教的意味比较重,道德要求也没有什么力量。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有个了不起的护士在战争中努力工作挽救生命,帮助受伤的战士减轻痛苦。之后,具有她那样精神境界并像她那样工作的人都会受到表彰,所以我们会认识到许多优秀的护士。如果作者能选用相应的事例,我想会增加说服力,也会使全书的风格更趋一致。(作者为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

 来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2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