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吴易风:西方经济学前沿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吴易风:西方经济学前沿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读方福前教授新著《公共选择理论》
2002-08-27 09:24:37 来源:
“经济学的帝国主义”是说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经济学侵入了其他学科。由于经济学的大举入侵,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导致许多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出现。公共选择理论就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政治和政治制度的一门“新政治经济学”,它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起来的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自称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科学,因为根据他们的定义,经济学是在资源稀缺和人们的欲望无穷多样的条件下研究如何选择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来满足人们当前最为迫切的需要。但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实际上研究的是私人物品市场上的个人选择问题:个人在既定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把西方主流经济学引上了这条研究轨道。
在现实经济社会,个人需要和消费的是两种物品: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相应地,个人在现实社会中面临着两类市场: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在政治市场上,个人通过政治过程或选举制度实现他无法通过独立的个人行动所实现的目标——公共利益,获得他所需要的但又无法通过个人行动获得的交易对象——公共物品。这些公共物品包括公用设施、政策法规、司法制度、宪法秩序、政治家,等等。并且,个人总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和政治制度下做出自己的个人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政治总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影响个人经济决策的内容和后果,脱离政治的“纯”经济决策是不存在的。
公共选择理论试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范式和交易经济学范式,分析政治市场上当事人的动机、行为和交易,阐明把个人偏好转化为经济决策的机制或程序。于是,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家的动机、政府干预、财政政策、民主制度等方面既得出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结论,也得出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主流政治学的结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1986年詹姆斯·布坎南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及其结论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也引起激烈的争论,从而使它成为西方经济学的前沿学科和热门话题。
我国理论界自布坎南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后开始关注公共选择理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共选择理论越来越多地引起我国理论界的重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方福前教授的新著《
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
》是我国学者研究公共选择理论的一项重要成果,这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具有填补理论研究空白的意义。
具体来说,该书具有下列特点和价值:
第一,资料翔实、丰富,超越了国内所有的同类著作。
自“公共选择理论之父”邓肯·布莱克1948年发表《论集体决策原理》起,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公共选择理论不但涉及的范围广,而且其内部又分为几个学派;这些原因使得公共选择理论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在汗牛充栋的文献中,要理清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和主要特色,殊为不易。据笔者粗略统计,方福前教授的《公共选择理论》一书所引用的英文著作、期刊杂志和论文不下150种(篇),中文文献不下30种,几乎涉猎了公共选择理论的所有代表作。该书所引用的论著有些直接来自国外,它们目前在国内还难以找到,有些是国内同类论著所没有引用过的。一本30万字的著作参考了这么多文献,足以证明该书资料之翔实和丰富,也显示了作者在这个前沿专题研究上所倾注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梳理、概述到位,独创几个第一。
仔细研读方福前教授的《公共选择理论》,我们不难发现,该书由于是从大量的原文原著出发,是作者独立的研究成果,因而该书对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发展历史、主要内容等方面的概述是系统的、准确的,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是深入的、透彻的。在对西方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上,该书创下了几个第一:(1)第一次系统地理清并分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渊源和产生背景;(2)第一次梳理、概述出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及其特色;(3)第一次概述并分析了公共选择理论内部的不同学派;(4)第一次系统地概述并讨论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选择理论的新发展——宪法经济学。
第三,评析尤显功力。
该书不但讨论了西方学者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评价,而且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公共选择理论进行了实事求是的、中肯的评析。由这些评析可以看出作者的理论功底和分析问题的功力。
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范式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范式;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是,公共选择理论进一步把“经济人”范式由经济领域推广到政治领域。要对公共选择理论作出评析,不能不对它所使用的“经济人”范式进行剖析。
方福前教授认为,公共选择理论把“经济人”范式由经济活动分析推广到政治活动分析,这是一个大胆的创造,它突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主流政治学建立在关于人的动机不同假说之上的局限。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是假设人是利己主义的,西方政治学的传统是假设人是利他主义的,现在公共选择理论把人的行为纳入一个统一的“经济人”的分析框架,认为人的政治行为和经济行为一样,都受自利动机支配,人不是为了追求真善美而参与政治,而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参与政治。政治活动中“经济人”范式的目的是要打破了笼罩在政治家头上的神圣光环,对公共选择活动给出与正统政治学不同的解释。
“经济人”范式为制度分析提供了统一的基础,为制度选择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如果个人的行为动机都是纯洁的、利他的,就不会存在坏的制度,就不会产生坏的政策。正是由于把人设想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并防止个人利用权力或不正当的手段损害他人利益,才需要设计出约束人的行为的法律和制度;制度的优劣主要根据这种制度在促进“一般利益”方面的成功或失败来判定;好的或有效率的政策并不是产生于政治家的英明或智慧,而是产生于有效率的公共选择机制。
方福前教授还认为,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范式虽然有其创新之处,但是它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分析范式。他把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范式的缺陷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人”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一个永恒范畴,而“经济人”范式从人性出发,把“经济人”说成是一个永恒范畴。其次,“经济人”假设抹杀了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差异性。再次,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范式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在支配个人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完全忽视了人的利他主义一面和自我牺牲精神。最后,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范式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的理解是片面的。(详见该书第255-262页)
第四,创造性地探讨了中国的公共选择及其相关问题。
该书在系统地研究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上,专门辟出一章(第12章)讨论我国的公共选择及其相关问题。作者概述了目前我国在公共选择机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中国社会中的利益集团问题,用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些有用成果分析了中国政府规模增长的原因,从理论上对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这些内容颇具新意,富有启发性。例如,作者认为,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政策的统称,它直接影响着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不能脱离政治来研究经济问题,许多经济问题要从政治上找原因、找出路。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尤其是这样。(详见该书第283-289页)
由于方福前教授的《公共选择理论》一书涉及到当前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所以该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并且,该书的内容涉及多门学科,它不但对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从事政治学、国际政治学、财政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哲学、法学等学科的人来说,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来源:人大社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