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报告》部分内容提要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报告》部分内容提要
2002-09-03 09:02:58 来源:
本书提出的重要观点与对策建议包括以下方面: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三个重大挑战
从长期看,要解决人口老龄化造成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从中期看,要减轻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社会震动;在近期,则要考虑如何根据宏观经济波动适时调整各有关项目的收支水平,以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这三个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何妥善安排其中的轻重缓急,既解决好当前的紧迫问题,又完善制度和机制,以利于长远发展,是决策的难点与关键。
1、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是全面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直接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此外,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以及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项目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经济体制转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比如,大量应当进入失业行列的人员错位进入了养老队伍,把失业保险对社会的近中期压力扭曲为养老保险对社会的长期压力。又如,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尽快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缴费率过高,非国有企业不愿意参保;隐形就业、退休人员再就业现象大量存在,使许多地方扩面工作严重受挫。再如,本来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具有缩小贫富差距的功能,但由于着力点没有得到及时调整,还停留在改革启动时期,强调效率高于公平,在某种程度上还加大了贫富差距。
3、宏观经济波动使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双重压力。在分析中国通货紧缩趋势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受到两方面的指责;一种指责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国有企事业单位养老、医疗以及冗员负担始终难以减轻,同时非国有企业职工大多数未被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社会保障的二次分配作用难以发挥,这是助长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另一种指责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过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以及住房等都加大了国有企业职工个人的负担,职工收入预期减少而支出预期增大,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当期消费,从而不利于启动经济。不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滞后了,还是一些重要项目的改革力度过大了,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发挥其在熨平经济波动中的应有功能。
二、进一步改革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近期建议
1、加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一是要明确新裁员不再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而是直接解除劳动关系,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二是根据下岗职工的构成特点,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促使下岗职工尽快出中心。
2、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具体有大、中、小三个选择:“小做实”是从2001年或2002年起,在职职工个人缴费部分全部形成个人账户“实账”;“中做实”是除了将个人缴费部分做成实账外,还要补上过去统筹基金透支的部分;“大做实”是除了“中做实”内容以外,还要把“中人”的空账也要一并做实。从近期看,个人账户做实要先把个人缴费部分做成实账,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分账管理,养老金当期发放不能再透支个人账户。至于说个人账户的“欠账”(统筹基金透支部分)和“空账”(“中人”隐性债务),应放在中长期解决。
3、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必要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设计覆盖城镇所有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的前提下,则应当分开设计企业的补充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的附加养老保险。
4、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在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方面,主要尽快将企业发放养老金的办法,改为社会化发放,改差额拨付为全额征缴,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将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逐步由企业转向社会。
5、做好结构调整中特殊困难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随着传统的过剩生产能力被淘汰,那些污染严重、长期亏损、资源枯竭的企业先后破产关闭,不仅一些在职职工在就业上遇到了暂时困难,而且一些退休人员因所在企业不复存在而失去了养老金来源。近期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应高度重视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特殊生活困难的人员。
6、按照统—的改革目标同步推进“保、医、药”三项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简称“保、医、药”)三项改革是统一的整体,单独推进其中某项改革,都难以收到预期效果。近期改革应以建立新型疾病风险机制和医疗卫生服务竞争机制为重点。
7、补充保险应尽快走上发展轨道。近期应考虑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如果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供款水平在工资总额5%以内的,允许其在成本中列支;职工的供款水平在本人工资收入5%以上的,可免交个人所得税。同补充养老保险相比,国家对补充医疗保险的政策支持是明确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应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积极参加补充医疗保险。
8、加强社会保障的综合协调和社会监督。社会保障工作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的改革还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国外的经验也说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往往需要高层次的跨部门协调。建议国务院组成社会保障协调机构或社会保障咨询委员会,定期对全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状况进行全面的研究,提出和修改中长期改革目标,侧重对跨部门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出综合性建议,以便各有关部门更好地协调配合,总体推进。
摘自《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报告
》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