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丛书精彩摘录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丛书精彩摘录
作者:周立群 谢思全
2008-09-04 15:56:36 来源: 重庆大学出版社
7.2“千难万险”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几年里,温州人抓住了历史机遇,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造就了温州这个中国最富足和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温州奇迹”、“温州模式”……这些赞誉之辞明白无疑地标示着温州的成功。但是,温州的发展之路也是一条异常艰辛的探索之路。从一开始,温州人“走过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历经千难万险、想出千方百计”,用他们辛勤的汗水开始了创业之旅。
7.2.1走过千山万水
历史上的温州因其“三少一差”(可利用资源少,人均耕地少,国家投入少,由此种种造成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差)而著称。可能正因为此,迫使温州人走南闯北,外出谋生。中国内地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有市场。”因此,温州人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号:“中国的犹太人”。
下面是一则温州“养蜂部落”南征北战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举国上下陷入“文革”泥潭,政治口号满天飞,全国人民热血沸腾。而温州人则开始了新一轮市场经济的南征北战。由于割资本主义尾巴,温州小商小贩只好打擦边球——虽然各地在打击“投机倒把”,但中国太大了,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尚有生存空间。于是,从温州涌出数不清的小商小贩、修鞋匠、长途贩运户。
当时,温州出了无数“养蜂部落”,上万温州养蜂人乘着火车天南海北追花逐蜜。但是你千万不要相信温州人真的在养蜂!真实情况是,当时国家政策重视农业,而养蜂属于农业生产,铁路部门对长途运输蜂箱有巨大的价格优惠。善钻空子的温州人看出了里面的市场空间,灵机一动,搬着几十箱蜂蜜赶火车奔赴新疆云南追逐花期,同时利用蜂箱偷偷搞紧俏物资的贩运,把云南的烟藏在蜂箱里运到新疆去卖,再把新疆的葡萄干贩到天津去……
长途运送蜂箱的火车票价格低得不能再低,温州养蜂人就靠低价贩运“投机倒把”赚得腰包涨了起来。
7.2.2吃尽千辛万苦
温州人能吃苦,他们不会因为事情不好看而不去做,在他们眼里,只要能赚钱,再苦再累也要去做。温州人吃苦耐劳的程度,有些时候是难以想象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可以在出门买不上火车票时直接躺在人家座位底下,住不起旅馆就在路边凑合一夜。“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是温州人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
温州人的吃苦精神,我们可以在西班牙长城龙集团董事长李汝龙先生身上窥豹一斑。
1990年,李汝龙怀揣2万美元远赴法国创业。当时国外自由的贸易氛围、先进的经营理念深深地吸引着他。可是等待他的生活却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样子。语言不通、身份不合法曾让他吃尽苦头,靠制作皮包辛苦积攒的20多万法郎在西班牙被人以办合法身份为由骗得精光。
“温州人创业时目标是很明确的,衣食住行什么都能将就,既可做老板,也可睡地板,我只知道,我不能败!”正是这种温州人的坚忍,支撑着李汝龙站起来走下去。
李汝龙笑言他学会的第一个西班牙语单词是“碎皮”,他把这些别人不要的材料拿来制成腰包,没想到生意出奇的好,“碎皮”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后来他看准机会进了一种款式不错的皮包,并在香港找到了一个生产基地。这一次李汝龙完成了几千万元的积累。如今的李汝龙在西班牙的产业已从单纯的箱包贸易转变成为综合性贸易、投资,在西班牙建立了首家中国商品批发市场,拥有多个国际名牌的生产权,还进入了西班牙的运输业。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到:“世界上的人都知道温州人会做生意,沿海靠山赋予他们这种开放的精神、冒险的精神,最主要的是温州人能吃苦。”
“温州人能吃苦,而且吃苦不叫苦,这就是中国人力量所在。”温家宝总理曾这样评价温州人的吃苦精神。
7.2.3历经千难万险
这是一个与温州比邻的台州人的故事。
中国东北某县城。大雪飞扬,北风呼啸。一个来自浙江的青年鞋匠,一边呵着冻僵的手,一边认真地给人补鞋。因为严寒,其他的鞋匠纷纷收拾工具回家“猫冬”,而在他看来则是挣钱的好机会。更令人称奇的是,每次补完鞋后,他还要跪下来,仔细地用冻得发紫的手把客人的鞋子擦得干干净净。
23年之后,这个人创办的企业,已经把产品打进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缝纫机出口基地。这个缝纫机出口到哪一个国家,五星红旗就插到哪一个国家的民营企业家,因此被朱镕基总理亲切地称之为“国宝”。
他,就是浙江省政协委员、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
1977年,因为家里穷交不起1.5元钱的学费,邱继宝初中毕业只读了三天高中就不得不辍学。为了吃饭,他弄了一辆自行车来载送客人。可三天后,他连人带车被送到了公社并被关了三天,理由是:自行车载人属于地下运输户,要割资本主义尾巴。回到家里,邱继宝冥思苦想了几天后,背上补鞋的小箱子,含泪告别父母,走南闯北去了。
几年的补鞋岁月,邱继宝走过最繁华的城市,也走过最偏僻的乡村。1982年,邱继宝用尽了自己的积蓄,又贷了300元款,租下了大队的三间旧房,办起了椒江市水陡电器仪表厂,生产喷雾器零件。自己没有技术,就到上海去请师傅。师傅请来后,邱继宝踏着自行车到椒江码头上去驮回来,还把新房腾出来给上海师傅住,他和新婚妻子打地铺;井水打起来给师傅专用,自己到河里挑水喝。在他的努力下,四年后一个小作坊似的工厂很快走出了萌芽期,渐趋成熟。
但是,就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邱继宝毅然作出转产缝纫机零件的决定,这就是如今闻名海内外的飞跃集团的前身。工厂办起来了,但白手起家的飞跃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国内缝纫机市场已被四大国营工厂把守,海外市场则被日本、美国和中国台湾实力雄厚的公司瓜分。才进入市场的“飞跃”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
邱继宝决定向广交会进军。他背着自己厂里生产的拷边机,赶到外商云集的广交会。由于被拒之门外,邱继宝找到了一条通往墙内的下水道,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他刚进墙便被保安人员逮了个正着,不但被罚了50元钱,还被罚站了半个小时。他看着那些往来于广交会的人,邱继宝暗自发狠:我要用实力说话……
被赶出广交会几天后,邱继宝又出现在深圳罗湖口岸。从潮水般的回港人流中,他拉住一位面相忠厚的香港人,掏出500元钱请其代买一本香港电话号码簿,靠着这本电话簿,邱继宝找出了全香港所有的经营缝纫机的店铺,然后逐个给他们寄产品的样本、照片。当时,台州的交通和通讯还很落后。为了打一个国际电话,发一个国际传真,邱继宝要坐一天的汽车赶到宁波去。如此,“飞跃”接到了第一笔几千美元的订单。
1996年11月,一个个从曼谷打来的越洋电话,给飞跃公司国际贸易部带来了不祥的征兆:订单骤减,货款难收,老客户避而不见……今天人们熟知的亚洲金融危机,就这样不期而至了。经过苦心经营、刚刚在东南亚市场站稳脚跟的“飞跃”又陷入了困境。
“解决困难,只有靠发展。”经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邱继宝拿出了化解危机的策略:调整市场,尽快走出东南亚市场的泥潭,挺进欧美市场,并大力提升国内销量;改造设备,以一流的设备来制造一流的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增加投入,研究开发新产品。“飞跃”提前两年实现了装备自动化计划,从而具备了与国外同行竞争的王牌。在取得ISO 9002质量体系认证的基础上,又有多项产品取得了CE、GS、UL和TUV等国际认证,获得了进军欧美市场的通行证。
1999年,“飞跃”的机电一体化家用缝纫机成功地大批量向日本出口,进入了日本家庭,从而彻底改写了过去长期单向从日本进口缝纫机的历史。“飞跃”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大踏步地加快了向世界顶级企业迈进的步伐。借助在美国、德国、巴西、墨西哥、尼日利亚、阿联酋等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17个分支机构,邱继宝将“飞跃”产品打入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飞跃集团的出口创汇等综合指标在行业内已稳居全国第一,被世界缝纫机组织称为最有活力的缝纫机生产企业。
2000年12月11日,朱镕基总理在听取“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关于“飞跃”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汇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飞跃’,很了不起!你把高新技术引入到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脱颖而出,一枝独秀,为中国缝纫机行业在世界上争得了一席之地。”朱镕基总理希望大家学习“飞跃”振兴民族工业、为祖国争光的精神,还风趣地对邱继宝说:“你邱继宝是个‘宝贝’,是‘国宝’。 ”
7.2.4想出千方百计
温州人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对生意的执著追求,只要能赚钱,一切都能变通,为了能做成生意,他们会想出千方百计。
——1992年,温州瑞安的谢炳桥南下广州进货,正好遇上邓小平在南方视察。平时爱读报纸的他在广州《羊城晚报》上看到一篇题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文章,读后兴奋不已,将报纸装入口袋,掉头就到了北京,一心想在北京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之后几天,谢炳桥就拿着这份报纸跑遍了崇文区有关批执照的职能部门,但却被拒之门外。谢炳桥去工商所死缠硬磨,说:“过两天邓小平从南方回来,你们马上都会知道的。”后来谢炳桥的第一个公司终于在北京合法注册了。这也成了温州人在北京办理营业执照的一个生动记录。
—— 王均瑶,一个只念过初中的温州农民。1991年,年仅25岁的他经过周密地考察分析,以惊人的胆识提出承包民航客机的构想。当年7月28日,国内首架个人承包的长沙到温州的飞机终于翱翔蓝天。随后,他开办天龙包机公司,先后承包了温州飞往全国各地的40多条航线、200多个航班。2002年3月20日,他创办的均瑶集团又参股东航武汉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参股国有航空运输业的民营企业。
——20世纪90年代初,打火机的零部件“电子”突然奇缺,温州威力打火机公司的老板徐勇水只身到广州向垄断“电子”的境外厂商进货。为了筹措购买资金,他跟在广州做生意的温州人借钱,发出“借5万元,一周后还6万”的承诺,一天之内几百万元奇迹般凑齐。正是他的这一举动,挽救了整个温州打火机行业,同时让他一次性赚取三四百万元!
—— 福建莆田、温州青田人通过“地下移民通道”,一村一村地移民意大利。第一批人出国站稳了脚,又将第二批人带出去,多年以后,他们都到国外去了。而出国后不懂外语,困难很多,他们就特别团结,并有一些内部规矩。如有温州人初到,他们就自发凑钱助其发展,等他成功后再还钱;他们互相不杀价,捆绑成团,外面的人“水泼不进”。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他们又开始进军正宗高档的皮货市场,很快又占领了高达30%的市场份额。他们自称是“中国的犹太人”,尽管世界各国对他们进行封锁,但他们仍然无孔不入地挤进去,将自己经济的毛细血管与世界经济的毛细血管相连。
——前几年,据新浪网报道,当伊拉克战事尚未结束,大家都把目光放在战局上的时候,一向精明的温州人却开始瞄准了伊拉克战后重建,“一批温州商人已纷纷冒险奔赴中东,在伊拉克周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约旦、土耳其等国,为抢占商机提前布点”。
温州私人经济创业的经历就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营经济艰难起步的一个缩影。
(摘自《
中国经济改革30年
》丛书--《民营经济卷》P182~P187)
来源:重庆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