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首部以事为纲的中华文化史——武汉大学出版社《中华文化事典》序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首部以事为纲的中华文化史——武汉大学出版社《中华文化事典》序
冯天瑜
2008-10-17 10:56:16 来源: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8日
中国史书素重“记事”,也兼及“记言”,“五经”中最具史典性的《尚书》和《春秋》,分别以“记言”和“记事”为重心,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汉书·艺文志》)。中国史书形成纪传体(以《史记》为端绪,诸正史承袭之)、编年体(以《春秋》为端绪,《资治通鉴》光大之)两种主流体裁,其所载内容兼纳“记言”与“记事”,而又以“记事”为展开部。后来,在编年体的基础上发展出纪事本末体(以《通鉴纪事本末》为端绪,续有《明史纪事本末》等),更突出“记事”,形成一种按时序编排、以陈述事件经纬为使命的史书新体裁,其优长为——“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决断示取,体圆用神”(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下》)。
史书重视记事,并非史家之偏好,而有其深沉的原因在:历史本来就是由事件贯穿而成的。所谓“事件”,略指历史上、社会上已经发生的大事情。脱离了事件具体而微的陈述,历史便陷于空泛。如果缺乏关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台儿庄之战”、“保卫大武汉”、“百团大战”、“重庆轰炸”诸事件的准确记述,便不成其为中日战争史。事件的孕育、诞生、发展、演变、消弭,前后事件间的起承转合,构成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如此,作为专门史一支的文化史亦是如此——波澜壮阔的文化史,由一系列文化事象的生成演化所构成,正是由诸如文字的发明、青铜器的制造、元典的创生、经学的兴起、科举制的推行、李杜诗篇的涌现、永乐大典的编纂、考据学的盛行等等事象,方编织成逶迤多致的中国古代文史。因此,我们可以沿用纯事本末体的体载,通过前后递嬗的文化事件娓娓道来的叙述,达成色彩璀璨的文化史的呈现。当然,人是文化史的主体,事件由人的活动构成,述事必须见人,要见人的精神,但这人的精神又一定是通过事件的演绎透现出来的,所谓“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读者诸君案头的这部《中华文化事典》便是依纪事本末体之例编纂的一部贯通性的文化事相史典。
何晓明教授主持的《中华文化事典》剪材精要,通过306例事相,勾勒自先秦以迄民国的中华文化进程,观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诸层面,纵向层层递进,波澜起伏;横向条分缕析,此呼彼应,并且展示了中国文化由多民族共创,由内外因素互动涵化而成的特点,从而达成一部多维度的,又史迹清晰的中国文化事典。其体例新颖、检索便利、内容丰赡、可读性强都是显著优长,诚为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史佳构。由于中国文化的复杂性,试图用三百条目概述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故《事典》条目的选取还有商榷余地,关于条目阐发的精确性和学术前沿性也有提升空间,以达成“体圆用神”的境界。
来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8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