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崇尚科学 关注文明——评《科学与人类文明丛书》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崇尚科学 关注文明——评《科学与人类文明丛书》
杜玲玲
2002-09-12 08:48:55 来源:
科学是人类文明的构成内容,也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因素。文明的进步始终与科学的发展相伴而行,推动着人类历史发展。《
科学与人类文明
》丛书(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就是一套以科学发展为主线、展现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过程的文化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该丛书包括《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化学与人类文明》、《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以及《数学与人类文明》(待出版)等。其中,《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用尽可能少的数学语言(一般为初等数学)和尽可能多的实际例子,着重介绍了几百年来,特别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及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内容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波动光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现代宇宙学、非线性物理学等,并介绍了由此而导致的现代高科技的重大突破,如超导体、激光、晶体管、航天、全球定位系统、量子通讯等;同时还对科学发展规律、科学思维方式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较为开放但又不失严谨的阐述,进而将其上升为一种对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科学精神”。作者力求把物理学中奥妙无穷的现象和规律与其深层次上的哲学意义结合起来,缩小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
《化学与人类文明》着重介绍了过去几百年来,特别是20世纪化学的一些重大进展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内容包括元素、原子和分子、元素周期律、合成化学、生命化学、药物化学、食品营养化学、能源化学、环境化学、绿色化学、材料化学、化学武器等,并介绍了由此而导致的相关交叉学科及其在现代高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如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新能源、超导体、电子信息技术、人造器官、航天航空技术、隐身战机等。作者力求用通俗的语言来阐述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以及化学在当代科学与技术中的核心作用。
《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着重介绍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依存关系,文明历史进程中环境观念的演变,科学技术所派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等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科学文明对自身缺陷的反思,绿色文明理念的兴起,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环保体制与政策框架。具体内容包括古文明兴衰的环境因素,化学、物理、生物等污染类型、问题和危害,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政治的出现,清洁生产与绿色贸易壁垒,环境管理的理念、体制和政策的沿革等等。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以生命的密码——基因和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为基础,阐述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系统和演化的规律,从宏观到微观重演生命科学的认识历程,以历次重大发现为阶梯登达现代生命科学的认识峰顶。以生命现象中神奇的结构和文明的载体——人为平台,展开知识体系,从而使读者能深入地理解生物结构的复杂性、生命过程控制的精确性、认识健康与疾病、智慧与情感、思维与创新的奥妙,建立人与环境依存和互动的观念。本书也系统地反映了当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着重讨论了脑与记忆、肿瘤、艾滋病、克隆动物、转基因、基因岐视、干细胞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概念,以及生物技术作为高技术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该丛书既是浙江大学在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号召下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一项成果,也是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向社会大众提供的科学文化素养学习教材。这并不是一套纯粹的大学理科教科书,因为不可能在20万字左右的篇幅里将所有这些学科的知识作深入、详尽地介绍(但书中详细列出了相应的参考书目);编写该丛书的目的在于阐明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密切关系,提高读者的科学文化素养。丛书的作者自始至终从人文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去阐释理论,揭示意义,歌颂智慧,也警示人类。读后可使人深悟科学的伟大,人类智慧的无穷,从而激起对真理的向往,对历史、现在以及未来的深思,有助于人们对于文明及人类自身作出正确的认识与评价。
这套丛书可用作各高校文科学生的选修课教材。文化最忌讳狭隘与偏见,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使自己博学多闻,有助于开拓思路,有助于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也可免得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捉襟见肘。
当然,该丛书面向的读者对象绝不仅限于此,它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主持人、播音员或撰稿人以及其他一些文化工作者,都是一份很好的快速“充电”材料,可以防止自己在报道或叙述有关事实时出现不应有的低级错误而贻笑大方;该丛书也可作为对这些学科有浓厚兴趣的中学生的课外读物,他们虽不能全部看懂专业知识,但可以将其当作是“导读”,加深对学科的感性认识,增进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阅读这套书,则可以开阔思路,有助于目前“3+X”高考形式的答题,还可大致了解现在高校所设理科专业的情况,从而决定自己的志愿,因为几乎所有的理科专业均是从这些基础学科衍生的,或是以这几门学科为基础的应用学科;由于该丛书有许多生动的例子和科学故事,因此还可作为中小学教师的资料库以备备课所需。
来源:浙江大学社网站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