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技术时代的忧思与瞻望——评《技术哲学讲演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技术时代的忧思与瞻望——评《技术哲学讲演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冷雨
2009-11-06 13:31:53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27日
《技术哲学讲演录》订购
吴国盛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技术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问题。因为技术具有自我隐蔽的特性,所以现代以前很少有人对它产生重视。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凸显了技术问题,使我们不能不严肃地对待它,并试图构建一个据以理解世界的技术哲学体系。这正是吴国盛教授的新著《技术哲学讲演录》之旨趣所在。
被征服的是自然还是人自身?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时代,技术造物和技术模式充斥着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技术许诺给人类的美好未来曾赢得众声喝彩,而当最初的狂热渐渐远去,人们开始冷静下来思考技术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对人类意味着什么。这样的思考是沉重的。如果经济生产的增长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环境的问题和人的问题更为根本和重要,那么,不得不承认,瓦特以来的现代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破坏,最终是灾难。
即使我们不像老庄和某些后现代主义者那样极端地反技术,即使我们尽量四平八稳地将技术一分为二来看待,追究技术的根源,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它从一开始便代表了人类无尽的欲望和无休的征服,对自然,对自身。然而,正当人类在那种征服的快感中忘乎所以,在那种胜利的眩晕中自鸣得意时,事情正在悄然起变化——
各种生态问题、社会问题自不必说;技术给人,任何一个具体而实在的人,带来了什么?最自私而不关心公共世界的人,也不能忍受现代技术社会的这样一幅景象:时针分针安排了你的一切活动,各种钮键规定着你的每一个动作,喝不到干净的水,听不到优美的音乐,看不到蓝天,感觉不到悠闲……对于各种现代玩意儿的驾轻就熟并不说明你真的就是这个时代的强者,恰恰相反,你可能正是那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你对你的梦中情人说“没你不行”我都觉得很感动,你对你的Nokia和iPod这样说时,我真觉得很悲哀!大奔让你轻松到达目的地却错过了一路的风光,手机让你随时找到每一个人,但也让每一个人随时找到你——包括性骚扰者和骗子……
千万年来向往着自由的人们,在这个具备了各样方便工具的时代里,也为丧失自由乃至尊严提供了最大的方便。究其根源,“就是人在征服自然的时候,把自个儿也给绕进去了。在技术征服自然的时候,人也被技术所征服了”。当你心甘情愿或者无可奈何地服从于这样一种技术时代的技术逻辑时,最可悲的便是,人生对你不再有意义,你的手和脑,还有嘴,都懒得再多动一下。——这还能叫人么?
人是什么,问技术
认识到这个问题是非常让人沮丧的,甚至于绝望。然而,唯绝望才有力量!之后我们才会来思考,要如何理解技术,如何看待技术,我们才能摆脱这样一种荒谬的境地?吴教授的一个核心命题——“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便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技术不只是我们日常所用的作为工具和手段的机械、器物等。作为人构建自身和世界的中介,技术包括身体技术(对身体的规训)、社会技术(仪式、制度),最后才是自然技术(机械技术)。这种开放性的理解是构建其技术存在论的必要前提。
狭义理解的技术给人们带来的越来越多是负面的思考,肤浅的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同样越来越不能以理服人,并且不能在实践中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包括迫在眉睫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日益严峻的人的异化问题。将未来的希望或绝望单纯地指向技术的技术主义,已经没有出路;这样的技术,已经成了否定世界的活性、泯灭人类的人性的非技术。它以一种普适性和单一化的模式(尤其现代科学中空洞的时空观念)笼罩世界,抽掉了此时此地的特殊性,抽掉了具体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世界因此成了与人相疏离、相敌视的对象,世界与人生的意义便同时消失了。
“人是什么?人是差异。人是‘是’和‘所是’之间永恒的差异。”人永远在“是”与“所是”之间挣扎、徘徊、苦苦追求,正是这个存在的活动塑造了人和人的世界,而作者认为,这个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作为存在论差异的技术。人通过技术的方式来构建世界,世界通过技术的方式被呈现出来。从对身体的规训到社会的仪式、制度,到各种工具、技艺的发明,这是一个存在(海德格尔)的序列,同时也是一个实际性(马克思)的事实。在这个事实的展开过程中,自由与个性的人才逐渐实现出来。站在两位巨人的肩膀上,作者提出了技术存在论的新思路。
走不出的技术迷宫
如果像芒福德所说的,现代技术是指向死亡的技术,那么存在论视域中的技术就是一种弘扬生命的技术。它作为一个存在的活动,揭示了人与世界的意义本原。但是,作者对于技术的理解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压抑的机制。
如果借用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为了补偿人类缺失的本能而上天盗火(自然技术),与人类为了压抑躁动的心理能量而发明各种仪式、制度(社会技术),这是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但吴教授在更多的论述中突出了压抑这一方面:“压抑作为技术的基本原形,它是我们人类存在的基本条件。”并认为压抑是“文明的常态”。依此思路,我们便不难理解其“文明史首先是技术史”的观点了——但这确是一个让人感到“恐惧”、“悲哀”和“迷惑”的论断。
如果存在的命运注定就是由一个压抑取代另一个压抑,虽然新的会更好,但是终究逃不掉,那么,事实就会像这个论断一样让人绝望,并且看不到任何希望。压抑也好,补偿也好,技术作为构建人与世界的方式如果只是一个外在的东西,那它永远不能改变它对人的自由/内在自然本性的干涉和侵犯。既然最根本的身体技术也不得不“适合”所谓文明世界的生存模式,不然人就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那么,最终取决于身体技术的社会技术和机械技术,仍然难以消除它们对人类的异化作用。既然“技术不是自然”,不能在自然呈现的意义上呈现出来,那么,人们永远不能不提防它成为专制权威的强烈倾向。(刊登于《出版商务周报》2009年7月26日 作者:冷雨)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