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网络化时代与传统媒介生存——《即将消亡的电视》(序言)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网络化时代与传统媒介生存——《即将消亡的电视》(序言)
闵惠泉
2009-11-06 13:57:06 来源: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年有两则资讯引起了我的关注,一则是年初美国著名的社交网站Facebook,获得了由网民投票选出的“最佳网站”称号。奖品是一个14英寸高的塑料猴子雕像,不过这只头戴一顶帽子的猴子,一只手臂正高举着一根骨头欲奋力砸向脚下的电视、书籍等传统媒体。另一则是6月份美国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在法国戛纳国际广告节上放话:未来将不会有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在未来十年中所有都将上网,静态媒体未来很难生存。
看来资深的传媒人王明轩先生也加入到要“砸向”、要“批判”电视这一传统媒介的行列。他历时一年有半,推出了一本新书《即将消亡的电视》。然而,与那些起家于新媒介及网络的人不同,明轩恰恰是从做电视开始的,多年后又从中转战出来的新传媒人,一个认真思考传统电视所面临新媒介生态环境与存亡的人。
我想Facebook所获奖品的寓意和新媒介人的预言以及明轩的这本书,无疑会令传统媒介人、电视人非常不爽。然而,古往今来的预言不是从来就包含着正确性、冒险性和挑战性,又夹杂着荒谬性和八卦性,即常常会是错的吗?已经被多次敲响警钟、送达了“死亡通知书”的传统媒介和媒介人,是不是相信这一次的预预言与论证一定还是错的呢?
其实,从宏观的时间大尺度看,世间所有具体的、有生命的(甚至包括无生命的物质)事物,哪有不消亡的?几十亿年之后地球不也要报销吗?不过当下的人们一般不会对一万年、一千年甚至一百年后才会消亡的东西感兴趣。因此,电视等传统媒介会不会死亡这个问题,只有把它放到一个可见的时间段才真正有意义。此外,笔者认为电视等传统媒介会不会死亡的问题,还可以从生物进化那里得到点启示。换句话说生物进化中有哪些类型?以及它们的生存状态,或许是看待传统媒介及其生存问题的一种视角。
比如生物进化中就至少有四种类型即:A.种群的消失,如恐龙等;B.种群保留与进化,如蟑螂与老鼠等;C.种群“成了稀世珍宝”,如濒危的大熊猫等;D.种群变异,如始祖鸟变成鸟、猿猴变人等。
那么传统媒介中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类似于哪一个种群呢?尽管类比永远是不准确的,不过以笔者之见,报纸和电视显然不属于A,也不是B,因为报纸和电视绝对不会像蟑螂和老鼠那样在未来仍“铺天盖地”。广播倒像是属于B,因为在没有光线、在闭目养神、或开车出行时,人们能欣赏的只有广播等声音文件;但又不像D;因为从始祖鸟变成鸟,或从猿猴到人是带有本质的变化。所以报纸和电视的命运大概只能归于C。因为我们似乎已经找不到非得读报纸、非要看电视的硬性理由。即人们看报纸和看电视,有点像还想看大熊猫一样,这将成为生活中的、家庭中亲友共聚、乃至伴随就餐时的一种“仪式”;一种欣赏媒介与信息传递中的“艺术品”和“奢侈品”,因为它们还可以点缀我们的房间与生活。
法国著名学者、政治家与资深传媒人让-诺埃尔•让纳内认为,每一种新技术的产生,都会出现“新的集体交流模式”。在当今一个“无网不胜”的网络化时代,传统媒介的交流模式以及它们的生存与定位,无疑值得关切和深思。预言或论证电视等传统媒介即将消亡,是警钟还是丧钟?相信在可见的未来就会得到印证。
我一向比较喜欢做事或思考都具有个性、具有浪漫气质和激情的人。在我看来明轩就属于这一类。不过在他那里,我又看到了传统的电视人身上少有的理性、哲思和文采;一种理性的浪漫和理性的激情。而他开阔的视野、潜心的研究、翔实的论证、分析;他确有所感、不吐不快,认真严谨地著述;他无急功近利之追求与平和的心态,着实令我这个读书人、教书人和出版人心生敬意和由衷地赞叹。
我一直想为明轩大作的出版写点什么,因为读了明轩的书真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冲动与联想。我相信读者也会从这本书中得到启示,学到很多、思考很多……
闵惠泉
2009年9月19日
本文为《
即将消亡的电视
》其中的一篇序。
《
即将消亡的电视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